词场今日,问何人拔帜,阿谁夺纛。心识孙樵文采富,不止量珠以斛。日下畴双,云中独矫,袁也羞同伏。比来酬唱,敢云便拟皮陆。
复是小乘初禅,愧他杯渡,肆啖人间肉。羡子机锋殊自有,已似南能稻熟。顾我何长,差能解得,不闭并门目。佯狂作达,余生冀享顽福。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
小春红桥宴集,同限一屋韵:在小春时节的红桥上举行宴会,大家用同韵的字做诗。
校书: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及图籍。这里是作者自称。
阿谁夺纛:谁是那能夺取旗帜的人。
袁也羞同伏:袁是诗人的朋友,他耻于与平庸的人并列。
比来酬唱:指近来酬答诗词的唱和。皮陆:即陆机、陆云,都是东晋时的著名文学家。皮陆:指他们的文章。
小乘初禅:佛教语,初禅为小乘之始。
南能:即慧远,南朝宋僧人,以讲经著闻。
解得:懂得。
并门目:指不关起门来。并门:闭着门。
【赏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词人应友人之请到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赴任前,于三月十九日宴集于红桥,时有友人赵彦端(字叔野),在座。此词为应命之作。
“念奴娇 · 小春红桥宴集”,词题下注明“同限一屋韵”,说明这是一首应命而作的应制词。作者应召赴江州之前,曾于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十九日在江州城北的红桥上设席宴饮,邀请了几位友人参加。席间,有人即席赋词,词人遂作了这首应命之作。
上片开头三句:“念奴娇:词场今日,问何人拔帜,阿谁夺纛。”这是全词的总起。词人首先表明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即词场之中。接着,他又自问自答地提出三个疑问,第一个问的是当今词坛中谁可称得上拔帜夺纛的人物,也就是谁能够成为领袖人物;第二个问的是什么人敢于向这样的人物挑战;第三个问的是谁能敢与这样的人物较量。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都在表达一个意思:词场中的领袖人物是谁呢?
紧接着,作者便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他先从对方的角度说出了孙樵的名字。孙樵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其文采十分丰富,量珠以斛,可见他的文采非同一般。接着,他又进一步称赞孙樵的文才不仅量大而且质高。然后,他转而自夸自己的才能,表示自己并不逊色于孙樵。这四句话实际上是作者自谦的托词,也是对当时词坛情况的一种反映。
下面几句是作者自谦的议论,也是全词的关键。其中,“日下畴双”一句是说自己虽然不能与众人并肩作战,但也不是毫无贡献的庸碌之辈。而“云中独矫”,则更是表明自己与众不同,志不在群小之上。最后两句则是说袁也羞与众人并列,因此不敢妄自尊大,甘愿处于下风,甘愿退居二线。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风气。
中片起首两句:“复是小乘初禅,愧他杯渡,肆啖人间肉。”这是全词的重点。这里,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与众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大乘菩萨,也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但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与佛祖相媲美。同时,他也认为自己的学问虽然不高,但却足以与世人争食。这两句话既表现了作者自负的一面,也表现出他谦虚的一面。
接下来的句子:“羡子机锋殊自有,已似南能稻熟。”这是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他认为,你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已经达到了佛祖的水平。同时,他也希望你能够像南方和尚一样,能够种出成熟的稻米,为众生提供粮食。这两句话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期望,也表达了他自己的愿望。
最后两句“顾我何长,差能解得,不闭并门目”。这是全词的结束部分。作者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自己与众人不同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谦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缺点在于不够聪明,但只要能够努力去做,就能够做到最好。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并门一样,能够打开大门迎接四方来者。这两句话既是对自己谦虚的表述,也是对他人期望的表达。
这首应制词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使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其次,它运用了对偶等手法来形成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最后,它还运用了排比等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此外,这首词还运用了一些典故来进行表达。例如,“袁也羞同伏”这句话中使用了袁宏道的典故;“南能稻熟”这句话中使用了慧远的典故;“不闭并门目”这句话中使用了并门的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都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