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前此。阁下薇花乍紫。横栏曲、半臂荔红,卷发新梳理黄子。按鹍弦第四。忽地。吴头楚尾。看看远、海雁又来,眼底空留数行字。思量那年事。不合启厢东,夜雨灯暗,桃花,误赚刘郎至。
奈三载寒食,一朝欢聚,手把窄袜弄花绮。那知梦儿里。倚徙。病初起。况翠帐寒生,晚秋天气。暮暮朝朝向谁是。纵迢递关山,梦魂堪寄。知他去处是百里。是千里。
【注释】
薇花:即“紫薇”,一种花卉。
横栏曲:栏杆曲曲折折。半臂:古代的衣饰,指长袖。荔红:荔枝红色,这里借指衣服的颜色。
黄子:黄色的小豆,这里借指黄绢。
按鹍弦第四:弹奏箜篌时第四调。
吴头楚尾:春秋时吴越两国交界的地方。
海雁又还:海上飞来的大雁又回来了。
眼底空留数行字:眼里只剩下几行文字了,形容离愁别绪。
那年事:那年的事情。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天。
刘郎至: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杨玉环。
窄袜:指小脚鞋。
翠帐:绿色的帐幔。
暮朝朝:傍晚的时候。朝朝,一天天,日复一日。
迢递关山:指遥远的关塞和山川。迢递,遥远的样子。
梦魂堪寄:梦魂可以寄托,指思念之情。
是百里:指距离百里远。
千里:指千里之外。
【译文】
想从前阁下紫薇花开刚刚紫艳,栏杆曲曲绕绕,半袖长袖都红得像荔枝一样,卷起的发髻上插着黄色的小豆,弹起箜篌来第四调声音清脆悦耳。忽然间吴地那边和楚国这边,海上飞来的大雁又回来了,眼前只有几行文字,心中却满是离愁别绪。想当年那年的事情,不合开启厢房东窗夜雨灯暗,桃花开得正艳,误把心上的人儿引到身边来了。
奈三载寒食节,一朝欢聚,手把窄袜弄花绮,那时哪知梦里的他依偎着我,病初发作时倚徙,晚秋天气寒生翠帐,暮暮朝朝朝向谁?纵使迢递关山,梦魂也堪寄去。知道他去的地方是百里之外还是千里之外啊!
【赏析】
《兰陵王》是宋词中常见的题目之一,一般用来表示词人对某位女性的怀念或相思之情。《兰陵王》这个词牌名来源于南朝齐武帝萧鸾的妃子王宝盈的封号“兰陵长公主”。《兰陵王》的调性比较豪迈、雄浑,善于表现英雄豪杰之壮志豪情;但同时也有儿女之情,细腻婉转。这首词以“思”为题,抒发了作者思念远方女子的深情。
上片开头两句,词人写自己见到的女子服饰颜色鲜艳,犹如盛开的紫色的薇花。紧接着词人描绘了女子的仪态容貌,她身姿婀娜,举止轻盈如半袖的长袖般红似荔枝,头上的黄绢发髻整齐地梳理好。接着词人弹奏起箜篌声来。“按鹍弦第四”,箜篌的第四调声音清脆悦耳。词人用“忽地”、“吴头楚尾”等字眼写出了女子的美丽动人。“看看远”一句,词人表达了对女子依依不舍的心情。“海雁又还”一句写出了女子的美貌动人,让人一见难忘。“眼底空留数行字”,词人表达出自己的无奈之情。
下片开头两句,词人写女子的离别之苦。“思量那年事”一句,词人回忆起往事,想起了女子当年的容颜,以及自己当时的情深意切。“不合启厢东”、“启箱东”是说女子当年没有打开门帘就走了;“夜雨灯暗”是说女子当时是在雨夜中离开的。“桃花,误赚刘郎至”一句,词人回忆起当年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因为女子的出现才让自己误以为遇到了心爱的人。“奈三载寒食”,词人回忆起寒食节那天女子和自己相见的情景。“一朝欢聚”,词人回忆起两人欢度节日的情景。“手把窄袜弄花绮”,词人回忆起自己亲手为女子织制袜子的情景。最后两句,词人回忆起两人分别以后的日子,自己一直思念着女子,不知道女子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她的去处是百里还是千里。
整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外貌和神态,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动人;通过回忆往事,表现了女子的离去给词人带来的思念之情;通过词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远方女子的深情厚意。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