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春心灰寸寸,更堪一片花飞。谁云流水尚能西。人间天上,愁梦画帘垂。
蜡泪蚕丝通几劫,回头烟月都迷。残妆犹恋闹蛾儿。无情空恨,堤柳总依依。
临江仙·用李后主韵
作者:王国维
民国廿流年七夕,余在沪,约诸友为南唐李后主逝世千年纪念。时兵氛方烈,风声鹤唳,举座黯然,旋约各赋词纪事,依后主虞美人、临江仙二调体韵,■
已分春心灰寸寸,更堪一片花飞。谁云流水尚能西。人间天上,愁梦画帘垂。
蜡泪蚕丝通几劫,回头烟月都迷。残妆犹恋闹蛾儿。无情空恨,堤柳总依依。
【注释】
- 民国廿流年:指民国20年,公元1931年。2.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3. 余在沪:我在上海。4. 李后主逝世:指唐朝的李煜去世。5. 虞美人:李煜的词牌名。6. 临江仙:词牌名,属《大石调》,双调,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7. 清平乐:宋词的一种。8. 天净沙:元代散曲的一种。9. 阑干:栏杆。10. 残妆:未完的妆容。11. 闹蛾儿:古代妇女梳头用具,形似蝉翼。【赏析】
这首词是民国20年(公元1931年)上海各界人士为纪念南唐李后主逝世一千周年而作。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首词就是以词人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感悟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幽远,耐人咀嚼,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已分春心灰寸寸”,此句写词人已经将心中的春天之情化为灰烬。“春心”一词出自《红楼梦》中的“春心暗生”一句。这里的“春心”是指词人内心的感情。“春心”本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词汇,这里却被赋予了一种消极的意义。“灰寸寸”形容词人内心的感情已经完全消失殆尽,如同被火化一般。这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李后主的深深哀悼,又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更堪一片花飞”。此句承接“春心灰寸寸”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态。这里的“花飞”并非单纯的花朵凋零,而是象征着词人美好但短暂、转瞬即逝的生命历程。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谁云流水尚能西?”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于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即使是像流水这样的生命形式也终将向西而去,而人类的生命更是如此。这种观点虽然有些消极,但却透露出词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
“人间天上,愁梦画帘垂”。这句词描绘了词人身处人间却如同在天上一般的情景。这里的“愁梦”是指词人在梦境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而“画帘垂”则暗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幅画卷般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
“蜡泪蚕丝通几劫,回头烟月都迷”。这句词继续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蜡泪蚕丝”指的是一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的东西,而“回头烟月都迷”则暗示了词人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种迷茫感让词人更加感到孤单与无助。
“残妆犹恋闹蛾儿”。最后一句词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这里的“残妆”代表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闹蛾儿”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发饰。尽管现在只剩下了残缺不全的妆容和那曾经熟悉的发饰,但它们依然勾起了词人的无限回忆。这句词既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眷恋之情,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通过描绘词人内心的感受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