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髯树颏。落落潜郎三十载。馀事荆关。冷笑浓云邋遢山。
荒亭接叶。点笔便为求米贴。不办归帆。竟了京尘粥饭缘。
【译文】
树皮粗糙的大树,树干上长满了苍劲的胡须。他三十年来一直隐姓埋名,不问政事,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冷笑那些浓重的云雾,就像嘲笑那些邋遢的山。
在荒废的亭子旁接叶,他一挥笔就写出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但是,他并不打算归去,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他宁愿在京城里当个乞丐,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充满名利诱惑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画竹自喻。词人通过画竹这一艺术形象,抒发自己不为权贵所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操。全词以“减字木兰花”起,“馀事荆关”三句写画竹的缘由;后三句点出主题,抒发了词人不为俗务羁绊的情怀,表现了词人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的高远志趣。
“减字木兰花”,又名“渔家傲”、“江南春”。《词谱》谓其格律有定式:“上下阕第一字皆平声,第二字皆仄声。”双调六十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平韵。
此词开头两句写画竹的缘由。“苍髯树”即粗大而疏落的树干,语本王右军书《兰亭序》。“潜郎”指晋谢安之弟谢玄。谢玄字幼度,少时有文才,曾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谢安隐居东山,桓温欲召谢玄入朝任职,谢玄曰:“吾昔与桓宣武共步出山,中路见一胡人将数石牛,意甚异之。复问此人:卿欲何之?答云:欲行万里路。此人既过,使人寻之,已迷不知处所矣。吾闻之,知桓侯必能用玄也,故不愿为吏。”这里用谢玄故事说明自己隐逸山林三十年的原因。“三十载”即三十年。这两句说:我那苍老的胡须像树皮一样粗糙,我三十年来一直隐居着,不问政事。这两句是说自己隐退的原因。
下面三句写自己不问世事的态度。“余事荆关”三句意思是:对于世间的名利纷争,我早已不屑一顾。荆关,泛指四方边远地区。“邋遢山”即指偏僻荒凉之地,语本陶渊明诗《责子》:“汝生苟如此,终作布袜公。”布袜,粗麻制成的袜子,贫贱的象征。“冷笑浓云”三句是说:对于世间那些污浊不堪的人,我早就看透了,懒得去理睬他们。浓云,指社会上那些奸邪不正之人。这两句是说对于世人的看法,我已经看惯了,懒得理会。
“荒亭”一句写自己不求仕进的态度。“荒亭”句意思是:我在荒僻的亭子里画画儿。点笔便为求米贴,即指画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两句是说:我既然没有官位,当然也就不必去争什么功名利禄了。这两句是说:既然我没有官职,当然也就不必再去谋求仕途了。
最后二句写自己归隐的决心。“不办”三句意思是:我不打算回乡,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清贫的生活,我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乱,我宁愿在京城做一辈子的乞丐,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充满名利诱惑的朝廷里。京尘粥饭缘,即京城中的尘土和饭食,是说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这两句意思是:我不打算回乡了,我已经习惯了清贫的生活,我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乱,我宁愿在京城中做一辈子的乞丐,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充满名利诱惑的朝廷里。这两句是说:我不打算再回去受那官场的煎熬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决心不再回去受那官场的煎熬了。
全词从隐者的角度出发,抒写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甘于寂寞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