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粉浓香,春透吹恨去。隐约薄幕罗衫,轻掩笼纱雾。参差月下欹斜,鬓影行疑雨。相笑水暖风融共交乳。
身缥缈,似洛梦迷云浦。散抱忘情,零落佩环慵举。愁怯人知,且醉葡萄尽鹦鹉。嫩脸红消列炬。
【注释】
荔支:荔枝。次:重复,摹写。周清真:周美成(1084—1121),字公谨,号东湖居士,有《清真集》。韵:音韵。腻粉浓香:谓荔枝色红肉肥,香气馥郁。春透:春风拂过。吹恨去:春风带走了人们的愁恨。薄幕罗衫:轻薄的幕帐罗衣。罗衫,指轻纱做的上衣。掩:遮盖。笼纱雾:指轻纱像云雾一样笼罩着罗衫。参差:不整齐的样子。月下:月光之下。欹斜:倾斜。鬓影行疑雨:形容鬓边的头发好像被风吹落的雨云。相笑:相互嘲笑。水暖风融:水暖和风和煦。交乳:交相融合。身缥缈:身体轻盈飘逸。似洛梦迷云浦:像是梦中游历在云海上。散抱忘情:意态潇洒自如,忘却一切。零落佩环慵举:意思是说,懒得举起佩环,表示心灰意懒。列炬:点上火炬。
【译文】
荔枝的颜色红艳肉肥汁多香味浓郁,春风把它吹得飘走了。轻薄的幕帐罗衣,像轻纱一样笼罩住罗衫,好像被风吹落的雨云。我互相嘲笑着水暖风和地交融在一起,仿佛是交相融合的乳色。身姿轻盈飘逸,就像游历在云海上。意态潇洒自在,忘却了一切,心情懒散。酒兴全无,懒得举起佩环来斟酒。心里忧愁害怕被人知道,索性喝起葡萄酒,吃起鹦鹉肉来。娇嫩的脸红如燃烧的火炬。
【赏析】
此词以咏物抒怀为内容,借咏荔枝而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开头四句写荔枝的形色,“腻粉浓香”,形象生动,“春透”二字用得妙极,将荔枝的色、香、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写荔枝的姿态,“隐隐薄幕罗衫”、“轻掩笼纱雾”,既写荔枝的形态,又写荔枝的体肤,把荔枝写得十分动人。“月下欹斜”,则写出荔枝的姿态之妩媚可爱。“鬓影行疑雨”是写人的神态,人与荔枝融为一体,彼此难分难解。“参差”两句写荔枝的外形特征,也兼写荔枝的生长环境,表现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相笑”两句写人的感受,人与荔枝相映生辉,相映成趣。“身缥缈”三句写荔枝的质地,也暗写自己的处境。“散抱忘情”,“散抱”即散漫自适,“散抱忘情”即是忘却世事的烦忧。“洛梦迷云浦”是写景,也是写人,既是写荔枝,也是写自己。最后四句写荔枝的食用,也兼写人的情怀。“酒酣”、“倦举”,是说因为荔枝而高兴而忘乎所以。“翠袖”、“红腮”是写荔枝的外形,也是写美人的容貌。“愁怯”两句是抒情,是说自己因荔枝而愁闷不安。“且醉”,是说不如醉死算了。“葡萄”是酒名,“鹦鹉”是果品,这里借喻男女欢爱之事。“嫩颊”两句是说女子的娇美可爱,也暗示自己渴望美女的心愿。
全词从荔枝写到人物形象,由物及人,托物寓意,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语言清丽自然,富有韵味;意境优美,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