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滞嫣红着处,雨霏新绿生时。谁家庭院有莺啼。风情吹柳絮,人面折花枝。
襟上频添泪粉,心中无限芳菲。子规常道不如归。黯怜蛛结网,争羡燕交飞。
【诗词原文】:
春滞嫣红着处,雨霏新绿生时。谁家庭院有莺啼。风情吹柳絮,人面折花枝。
襟上频添泪粉,心中无限芳菲。子规常道不如归。黯怜蛛结网,争羡燕交飞。
【注释解释】:
- 春滞嫣红着处,雨霏新绿生时 - 春天的花朵已经盛开(嫣红色),细雨滋润了新的绿叶生长出来。
- 谁家庭院有莺啼 - 是谁的家院里有黄莺在鸣叫呢?莺啼,形容黄莺的叫声。
- 风情吹柳絮,人面折花枝 - 微风吹拂着柳絮,女子的脸庞被折下的花朵遮挡,形容风轻柳絮和花枝随风飘散的情景。
- 襟上频添泪粉,心中无限芳菲 - 衣服的衣襟上常常沾染着哭泣的痕迹,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 子规常道不如归 - 杜鹃经常劝告别人不要回来。这里指作者自己思念家乡之情浓厚,不愿归来。
- 黯怜蛛结网,争羡燕交飞 - 看着蜘蛛忙碌地结网而感到悲伤,羡慕燕子自由飞翔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临江仙》系列中的第八首,描绘了春天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变化。诗中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春滞嫣红着处,雨霏新绿生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嫣红色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新绿则表示生命的勃勃生机。这里的“着”字和“生”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春风和细雨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谁家庭院有莺啼”则引入了一个人物角色——黄莺。黄莺在春天的庭院里欢快地歌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春天的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人的情感世界。第四句“风情吹柳絮,人面折花枝”通过描写微风拂动柳絮和女子折断花朵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柔和、细腻的情感。这种情景既美丽又哀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美好时刻的留恋。
接下来的第五句“襟上频添泪粉,心中无限芳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句中的“襟上”指的是衣服的衣襟,“泪粉”则形容泪水的痕迹。这表明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而时常流泪。同时,“心中无限芳菲”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深深的渴望和珍视。
最后两句“子规常道不如归,黯怜蛛结网,争羡燕交飞”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提到了杜鹃和蜘蛛以及燕子这三种生物,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活状态:杜鹃劝人不要回来,蜘蛛忙碌地结网,燕子自由飞翔。这些生物的形象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引发了他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