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证前身。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平湖秋感:泛指秋天的景色。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落叶变黄了,芦苇的颜色也变得淡绿,长长的堤岸已经是深秋时节了。

扁舟独倚纱棂——独自坐在小船上靠着船窗。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洞庭湖广阔得像是一幅画一样,对着这样的景象,我愁苦的面容更加让人感到悲伤和绝望。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感叹自己这些年来的消瘦不堪,憔悴的样子在镜中看得清清楚楚。

寒蛩(qióng)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寒蝉不需要吟唱着衰草,即使你哀伤地吟唱千百遍,又有谁能理解你的悲伤呢?

天阔云低,孤鸿北征——天空广阔云层低垂,一只大雁向北飞去。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我的青色衣服不是因流过泪水而变得潮湿,而是另有隐忧,心中充满悲哀。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证前身——任由那寒冷的月光照耀,又怎能证明人的命运呢?

【赏析】

此为辛弃疾晚年所作。上片起二句,写秋景。“败”与“减”,一写颜色之变化,一写气势之消歇。“扁舟”、“长堤”,以动衬静,写出萧瑟凄凉的境界。“湖广”三句,由眼前之景而及身世之感。“无限凄凉”总摄全篇。

下片首二句,写自己孤独无侣,自悲自怜。“寒蛩不用”,承上文“寒蝉”。言秋虫已尽,唯余己声。“纵哀吟”四句,写其悲苦之至。“天阔”、“孤鸿”,“孤雁南飞”,皆喻人之处境。“青衫”句,谓其心有隐忧,故衣襟常湿。“任凭”三句,谓其虽身处寂寞冷清的环境,但亦无可奈何。“冷月”一句,意谓即使有月亮,也难明人生之真谛。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景和自己孤独无侣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