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青晕碧。又黛眉乍展,摇弄春色。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灵和殿里风流尽,更莫问、梁园宾客。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
话到隋堤故事,锦帆自别后,难觅陈迹。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
【解析】
此诗是咏柳的,写柳树的风韵。首联“颦青晕碧”四字,点明题旨,即柳树的风姿。颔联“黛眉乍展,摇弄春色”,用拟人的手法写柳树的风姿,既写出了柳叶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颈联“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以金粉南朝的繁华落尽为背景,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尾联“三起三眠,一颦一笑,只傍红阑桥侧”,进一步描写柳树的动态美。
【答案】
(1)译文:
柳树的枝叶轻轻摇曳,好像美人的黛眉轻扬,在风中飘舞。金粉的南朝,有多少楼台,现在只剩
下一抹烟痕如织。
(2)注释:①梁园宾客:指东晋王导、谢安等人。②隋堤故事:指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隋朝官员乘船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扬州游览,途中遇雨,停泊于秦淮两岸,与民同乐的故事。③翠楼:美丽的高楼。④故人:老朋友。⑤陌头:田间小路或城郊道路。⑥绾住东风:挽留住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令,借咏柳来抒发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柳树的风姿,后半部分写柳树的动态美。
上片“颦青晕碧”四字,点明题旨,即柳树的风姿。“颦”字用得生动传神,既写出了柳叶的娇柔之态,又表现了作者喜爱之情。“黛眉乍展,摇弄春色”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柳树的风姿。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好像美女的黛眉轻轻地扬起,柳枝随风摇摆,仿佛在舞弄着春天的风情。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柳树风姿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柳的喜爱之情。
下片“金粉南朝,多少楼台,一抹烟痕如织”,以金粉南朝的繁华落尽为背景,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灵和殿里风流尽”,“灵和殿里”,指的是唐玄宗曾在这里召宴文人墨客,这里暗喻当年文坛的繁荣景象。然而如今却风流云散。“梁园宾客”句中的“梁园”是指东汉末年曹操所营建的园林,“梁园宾客”即指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更莫问”,意思是不要再去询问他们的消息了。“剩缕衣、零落湖湘,旧日舞腰无力”,写柳条的细长柔软以及它曾经的美丽动人,但如今却已残败零落,昔日舞女纤柔纤细的腰肢也已经无力舞动矣。
过片“话到隋堤故事”,写柳树的动态美。隋炀帝大业年间,隋朝官员乘船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扬州游览,途中遇风雨而泊舟于秦淮两岸,并在此与民同乐,史称“隋炀帝泛舟”的故事。“锦帆自别后”,锦帆指的是隋炀帝的船只。“难觅陈迹”,陈迹,指隋朝灭亡后的遗迹,这里指隋炀帝的船只已不见踪影。“三起三眠”,形容柳树枝干曲折盘旋的样子;“一颦一笑”,形容柳树随风摇摆的样子。“只傍红阑桥侧”,红阑桥,即朱雀桥。这句写的是隋堤故事发生的地方——朱雀桥旁。
尾联“深闺何限封侯梦,镇几度、翠楼相忆。”写的是柳树的静态美。“深闺”指女子深居内室,这里指女子的闺房;“封侯”指获得侯爵,这里是说女子渴望得到爱情的幸福。“几度”意为多次;“翠楼”指美丽的高楼。“向陌头、绾住东风,问讯故人消息”写的是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东风,即春风;“问讯故人消息”即打听朋友的消息。
这首小令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构思新颖巧妙,形象鲜明生动,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