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乾坤一草亭,科头箕踞眼还青。休妨南郭先生睡,不羡东吴处士星。
泥药灶,护花铃。春来蜂蝶共经营。儿孙功课无他事,熟读龟蒙耒耜经。
【注释】
五首:本词选自《漱玉集》。五首,指这首词共五首。科头(kē tóu)箕踞:古代的装束。科头,即散开头发,不束发髻;箕踞,把两膝张开而坐。南郭先生:春秋时,齐国有隐士钟仪,在郊外听到齐君召见乐官,他假装醉卧不起,齐君派士兵推醒他,钟仪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小利而放弃正事,不会因为小情面而得罪君主。”于是齐君就释放了他,并赠给他一琴和一张琴瑟。后来人们就用“南郭先生”指代那些混入官府做官的人。处士:古代指读书人。东吴处士星,即东吴隐士张翰,字季鹰。据《世说新语》,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的鲈鱼脍(一种美味),便毅然辞官回乡。
【赏析】
此词为一组咏物诗。上阙写鹧鸪之形,下阙写其神韵。全词以鹧鸪自喻,抒发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清雅、安贫乐道的生活理想。
上片前两句写鹧鸪亭台的雄姿。“俯仰”是看的意思,“乾坤”指天地。“一草亭”指一座草亭。鹧鸪亭台,建于亭中,所以称“一草亭”。鹧鸪栖息于草亭之中,故称它为“一草亭”,“科头箕踞眼还青”,写鹧鸪的体态。科头是指散开头发,不束发髻。箕踞,两腿分开如簸箕的样子坐下。这一句写鹧鸪悠然自得的神态。眼睛依然明亮如故,仿佛还在悠闲地欣赏着四周的风景。“休妨南郭先生睡,不羡东吴处士星”句,写鹧鸪的习性。南郭先生是春秋时齐王的乐官钟仪的故事,他假装醉卧不起,齐君派人将他扶起,问他为什么装醉。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做小人做的事,君子不因小事而失去原则,我不愿意因为小事而失节!”于是齐君释放了他。又据《世说新语》记载,东吴处士张翰,字季鹰,他在洛阳作官时,看到秋风起,想到故乡的秋景,于是就辞官回乡。这两句写鹧鸪不羡慕南郭先生和东吴处士那样做官。“南郭先生”、“东吴处士”都是指那些混入官府做官的人,他们虽然也有官职,但只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富贵荣华。鹧鸪却宁愿像南山中的麋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做这样的官员。
下片后二句写鹧鸪鸣叫的声音。“泥药灶”,用泥巴筑成的灶。“护花铃”,用来保护花卉的花铃。“蜂蝶共经营”,指春来时,蜂蝶在周围飞舞采蜜,与鹧鸪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园。“儿孙功课无他事”,这里借指作者对子孙的教育要求并不高,没有什么额外的负担。“熟读龟蒙耒耜经”,这是说自己要经常阅读《易经》、《尚书》(包括《周书》和《夏书》)等儒家经典著作,以及关于农业技术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龟”和“蒙”都是古地名。《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也。”这里的“易”就是改变的意思。《尚书》中有《益稷》一篇,记述帝尧命益(大禹的老师)为舜摄政的经过,舜让禹代理朝政,并命禹治理洪水。《尚书》还有《洪范》篇,其中讲到治国应遵循“五行”(金、木、水、火、土)规律的道理。这里说的“龟蒙”就是指《周易》和《尚书》一类的书。“耒耜经”,即《易经》和《尚书》之类的书。“熟读”,反复诵读。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常常温习这些书籍。“无他事”,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他事”指的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事。“儿孙”指子女子孙。“功课”,指学习或工作。“课”,旧时学校里讲授学业;“功”,劳动;泛指工作、事业、任务。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鹧鸪的高尚品格。上阕写鹧鸪亭台之雄姿,下阕写鹧鸪鸣声之清韵。全词以鹧鸪自喻,抒发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清雅、安贫乐道的生活理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