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惊秋、满树风呜悽恻。卸归帆、系将小艇,慢携池上游屐。计年来、剪灯割韭,共山茨,几度晨夕。蔗杖尊前,藤鞋天外,可堪回首,顿成夙昔。黯然念、帝城分袂,离恨总难述。休重话、梁园弋钓,旧曰宾客。
有半折、荷风一面,乍眠柳带千尺。绕红泥、曲阑亭畔,且倒深缸溯流涤。菱熟何时,蒲荒甚处,杜家诗思更谁觅。待君住、庾楼乘月,凭眺弄长笛。应怜我、霜鬓半凋,醉帽檐侧。
【注释】:
多丽·南池重别孙恺似正惊秋、满树风呜凄恻。卸归帆、系将小艇,慢携池上游屐。计年来、剪灯割韭,共山茨,几度晨夕。蔗杖尊前,藤鞋天外,可堪回首,顿成夙昔。黯然念、帝城分袂,离恨总难述。休重话、梁园弋钓,旧日宾客。
有半折、荷风一面,乍眠柳带千尺。绕红泥、曲阑亭畔,且倒深缸溯流涤。菱熟何时,蒲荒甚处,杜家诗思更谁觅。待君住、庾楼乘月,凭眺弄长笛。应怜我、霜鬓半凋,醉帽檐侧。
译文及赏析:
《多丽·南池重别孙恺似》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离别情景,下片写思念之苦。全词以“离”为线索,层层推进,情感深沉,意境开阔。
【注释】:
- 正惊秋:正当秋风萧瑟的季节。2. 满树风呜凄恻:树叶在风中发出凄凉的哀鸣声。3. 卸归帆:把船帆收下来。4. 系将小艇:把小船系好。5. 慢携池上游屐:慢慢地带着游船和游人的鞋子去池塘里玩。
- 计年来、剪灯割韭:估计这些年来的辛劳。7. 山茨:指山野中的草屋。8. 蔗杖尊前:用甘蔗当手杖喝酒。9. 藤鞋天外:用藤做的鞋子飞到天上去了。10. 帝城:指临安。11. 离恨总难述:离别的怨恨总是难以表达的。12. 休重话、梁园弋钓:不要再提起梁园里钓鱼的事情了。13. 有半折、荷风一面:只有一半的荷花迎风招展。14. 忽眠柳带千尺:忽然之间像睡在了柳枝间。15. 绕红泥、曲阑亭畔:在红色的泥土上绕着亭子栏杆走。16. 深缸:大瓮。17. 菱熟何时:菱角什么时候成熟?18. 杜家:指唐代诗人杜甫。19. 待君住、庾楼乘月,凭眺弄长笛:等到你在这里住下,乘着月光吹笛子。20. 应怜我、霜鬓半凋,醉帽檐侧:应该可怜我这个头发已经花白的人啊!21. 半凋: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头发花白。22. 醉帽:喝醉时戴的帽子。23. 凭:《通鉴纪事本末》作“凭”。24. 庾楼:即庾信故居,在今南京江宁区。25. 长笛:指笛子。后文说“待君”,可知此处应指作者自己。26. 应怜我:应该可怜我。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悲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全篇以“离恨”为主调,情意缠绵,意境开阔,语言明白如话,却能于平淡之中见奇警。
上片开头三句写景。词人先从秋天起兴,点明时间地点。满树的秋风吹动着树叶发出凄凉的哀鸣声;收起了帆篷,把小船系好了,慢慢地带着游船和游人的鞋子到池塘里去游玩。接着写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计年来、剪灯割韭,共山茨,几度晨夕”这几句,写出了他们在一起的艰难生活。“蔗杖尊前,藤鞋天外”,写他送朋友离开时,还用甘蔗作手杖,穿藤鞋,飞到了天上,表达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情谊。“有半折、荷风一面,乍眠柳带千尺”三句,写他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留恋难舍的心情。
下片开头三句写词人对这次分别的感慨。“帝城分袂,离恨总难述”,离别的怨恨总是难以表达的;“休重话、梁园弋钓,旧曰宾客”,不要再提起梁园里钓鱼的事情了;“有半折、荷风一面,乍眠柳带千尺”,只有一半的荷花迎风招展,忽然之间像睡在了柳枝间。“绕红泥、曲阑亭畔”两句,写他们在临水的亭子里,一边饮酒赏荷一边畅谈往事。“且倒深缸溯流涤”一句,写他在喝酒的时候,突然想起要洗一洗酒壶。“菱熟何时,蒲荒甚处,杜家诗思更谁觅”四句,写他们离开以后,菱角何时才成熟?蒲叶长满了什么地方?杜甫的诗思还有谁能够理解呢?“待君住、庾楼乘月,凭眺弄长笛”两句,写他盼望朋友能住在这个地方,乘着月光吹笛子。“应怜我、霜鬓半凋,醉帽檐侧”两句,写他担心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喝醉了酒帽子斜挂在耳朵旁边。
全词由离别写到重逢,由回忆写到想象,由现实写到梦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感情真挚而深切,语言自然通俗而含蓄隽永。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藕丝牵绪,杨柳系行舟”,“有半折”、“荷风一面”、“忽眠柳带千尺”等,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