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歧方悔相逢晚,新愁满怀难诉。倦抚瑶琴,闲拈象管,怕唱一声南浦。江空岁暮。看落叶荒村,乱山无数。正恨无聊,片帆偏又载人去。
迢迢故乡渐远,对泥林草屋,应念朱户。梦绕孤灯,寒欺客帽,休更听风听雨。离情最苦。问甚日归来,咏花同步。欲寄鸾笺,雁声沉宿雾。
临歧方悔相逢晚,新愁满怀难诉。倦抚瑶琴,闲拈象管,怕唱一声南浦。江空岁暮。看落叶荒村,乱山无数。正恨无聊,片帆偏又载人去。
注释:在分手的岔路口才后悔来日不多相见,心中满是新的忧愁难以诉说。疲惫地弹奏着瑶琴,随意地把象牙管拿来把玩,害怕一开口就会唱出《南浦别》这样的曲调。看着江面空旷而岁末将至,看见一片落叶和荒芜的村落,乱山连绵起伏不断。心中正感到十分的无聊,只见那片小船偏偏就载着人离开了。
迢迢故乡渐远,对泥林草屋,应念朱户。梦绕孤灯,寒欺客帽,休更听风听雨。离情最苦。问甚日归来,咏花同步。欲寄鸾笺,雁声沉宿雾。
注释:遥远的家乡渐渐变得遥远了,面对那片泥泞的森林和破旧的茅屋,应该想起那座红色的大门。梦境环绕着孤独的灯火,寒气逼人使人不寒而栗,请不要再听到风雨的声音了。离别的情感是最为痛苦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你一起赏花吟诗呢。想要通过信鸽寄出鸾笺,让大雁的声音消失在浓重的夜雾之中。
赏析:“临歧才悔相逢晚,新愁难诉”,这是诗人在送行之时所发出的感慨。“临歧”即“分手”,“相逢晚”是说这次分别比先前的别离要迟。因为此前的别离中,诗人曾写过“别君容易见君难”之类的句子;此次送别,则因对方即将远行,所以格外觉得遗憾。“新愁”指别后的离愁,这种愁绪是“新”的,是与以往不同的。这两句写自己对这次分别的感受。“倦抚瑶琴,闲拈象管”,诗人用“倦”来修饰“抚”,说明他的心情很烦闷、厌倦。“闲拈象管”,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传说晋代阮籍嗜酒好琴,经常以阮咸的笛子吹奏《广陵散》。他的好友王戎曾戏他说,你为什么不弹阮咸的笛子?阮籍回答说,我平生最爱的是阮咸的笛子,可惜现在没有人会吹它了。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没有知己来欣赏自己的音乐作品,也反映了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的失意心情。“怕唱一声南浦”,点出了自己此行的原因——“北去”,即北上。“怕”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怕唱一声,是担心别人听见了会伤心;南浦,泛指水边。这里指长江之滨。”江空岁暮。看落叶荒村,乱山无数。正恨无聊,片帆偏又载人去。”此联写景,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荒凉的氛围和凄清哀伤的情绪。“江空岁暮”四字概括了时间、空间背景,交代了送别的时节和环境。“落叶”句由眼前之景引发思念之情;“乱山”句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诗人站在江边,望着茫茫的江水以及岸边的荒村和无数的山峰,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正恨无聊,片帆偏又载人去”,这句中的“恨”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迢迢(tiáo tiáo)故乡渐远,对泥林草屋,应念朱户。梦绕孤灯,寒欺客帽,休更听风听雨。离情最苦。问甚日归来,咏花同步。欲寄鸾笺,雁声沉宿雾。
注释:远远地看到故乡已经越来越远离了,面对着那片泥土覆盖的树林和破旧的茅屋,应该想起那些红漆大门吧。梦境围绕在孤灯下,刺骨的寒冷令人难以忍受,不要再听到风吹雨打了。离别之情是最痛苦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你一起赏花吟诗呢。想要通过信鸽寄出鸾笺,让大雁的声音消失在浓重的夜雾之中。
赏析:“迢迢故乡渐远,对泥林草屋,应念朱户。”“迢迢”二字描绘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从“遥望”到“渐远”,可见其距离之远。“泥林”、“草屋”等意象营造了一个荒凉、贫瘠的景象,衬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应念朱户”一句,诗人想象着朋友家中的红漆大门,似乎能感受到那里的气息与暖意。然而,这些美好的幻想却被现实的冷酷打破,令人心生悲凉。
梦绕孤灯,寒欺客帽,休更听风听雨。离情最苦。问甚日归来,咏花同步。欲寄鸾笺,雁声沉宿雾。
注释:梦中都围绕着一盏孤灯,冷风吹得我的头上帽子里充满了寒气,不要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离别之情是最痛苦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和我共赏鲜花。想要通过书信寄给朋友,让他在雁阵中捎去我的思念。
赏析:“梦绕孤灯”,形容夜晚的孤单和寂寞。“寒欺客帽”,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这里的“客帽”是指朋友的帽子,“寒欺”意味着帽子被寒意压迫到了极致。“休更听风听雨”,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问甚日归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渴望。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通过书信向远方的朋友传递自己的思念和关切。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朋友之间相互扶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