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处,冷烟疏雨。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
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

【注释】

1.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秋柳”、“古津树”。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九仄韵。

2.冷烟疏雨:冷落的烟雾和细密的雨滴。

3.残缕:指柳丝。

4.风流:指人的风姿、风采。

5.换:变。

6.繁华:繁华的生活。

7.瘦减:消瘦。

8.莺梭燕剪:莺鸟织布,燕儿裁剪。

9.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别称。

10.飞絮:飘飞的柳絮。

11.芦花:芦苇的花。

12.长条:指柳枝。

【赏析】

此篇为伤春之作,以写景寄情。词人从秋至暮,从柳到蝉,由繁及简,层层铺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怀和对逝去青春的伤感。全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起拍“断魂处”,点出“怨”,为全词定基调;“冷烟疏雨”四字,写出了深秋萧瑟的气候。“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是说在斜阳残照下,杨柳依依,随风飘荡。这几句写景如画,渲染出一片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悲愁情绪。“漫说风流”,是说那些风流韵事早已不复存在,而自己却依然如故。“可怜不是旧张绪”,张绪是东晋时有名的才子,他风流倜傥,才华出众,但最后却落得个“薄命佳人”的结局,与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以张绪自比,既表现了自己的感慨,又暗寓了对张绪命运的同情。“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这句回忆往事,表明自己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日子。“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繁华易逝,如今已变得如此消瘦,以至于连跳舞都变得力不从心了。这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担忧。“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秋幕”是指秋天的景象。“残蝉”是说到了秋天只剩下了知了。“叶底抱吟凄楚”一句,是说自己像知了一样,在树叶底下吟唱着悲伤的歌曲。这句词通过咏蝉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这里的“莺梭”和“燕剪”都是织布的工具,分别指的是春天和夏天。“恨抛却、青青都去”一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和夏天的怀念和眷恋之情。“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阳关三叠是古代著名的乐曲,这里用它来比喻离别的情景。“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芦花和柳絮都是春天的象征,这里用来暗示自己已经过了春天,进入了秋天。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自己看到飞絮时的感叹,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伤之情。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深秋时节的寂寞和忧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