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
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
【注释】
1.高阳台:词牌名。又名“玉莲春”、“秋海棠”,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词谱》谓“上片十一句,三仄韵;下片十一句,四平韵”。此词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
2.黄叶风多:秋风中落叶很多。
3.青苔篆蚀:指碑上的刻文已被青苔侵蚀。篆蚀:指碑文被青苔侵蚀而模糊不清。
4.残碑:指被秋风吹落、被雨打湿的石碑。
5.啼痕:指鸟鸣声或虫叫声,也指因悲伤而哭出的痕迹。
6.怨魄:即月魄(月亮的魂魄),这里指月中的嫦娥。
7.蛱蝶:蝴蝶的一种,颜色美丽。罗裙:古代妇女穿的一种裙子,用丝织成,有花纹。
8.一弦一柱哀琴语:形容琴音悠扬悲切。一弦一柱,指琴声的高低起伏;哀琴语,指琴声的哀婉。
9.打群莺:使众鸟惊飞。
10.娟袂:指衣襟优美。
11.潘花小字:指女子的书信。潘,指美女潘安;小字,指书信中的女子名字。
12.贞珉:指石碑。
13.妙墨:指好笔力。重镌:重新刻写。
14.金碗千春:指珍贵的文物或古董。
15.埋香:指埋葬香炉。三兴土:指香灰。
16.掩颦蛾:指掩面哭泣的样子。齐云:古地名,在这里借指坟墓所在的地方。
【赏析】
这首《高阳台》,是作者为亡妇李氏所写悼亡词。词中抒发了对亡妇的怀念之情以及死后孤寂凄清的感受。全词意境凄迷,语言典雅,堪称佳作。
起首二句“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写秋日萧萧落叶和青苔斑驳的石碑,以及那在风雨中仍依稀可辨的亡妇之墓。这几句描写生动形象,将一个荒凉的墓地展现眼前,使人产生一种肃穆的感觉。“怨魄归来”,则暗含着对亡妇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亡妇的哀思之情。接下来两句“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则进一步描绘了亡妇生前弹奏的琴声。她弹琴时的声音,如同悲伤的曲调一样,让人听后心如刀绞,不禁为之销魂。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了亡妇生前的才情与美貌。接着两句“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则将亡妇的身世和命运引入了人们的思考之中。这里的“最无端”既指亡妇的身世和命运令人费解,也暗示了自己无法理解亡妇的一生。最后两句“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则是对自己与亡妇之间情感的回顾与总结。这里既表达了自己对亡妇的怀念之情,又揭示了自己与亡妇之间感情的复杂与深刻。
整首词以沉静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亡妇深沉的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具有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