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衩窄。何意飞龙骨出。秋社光阴归燕急。锦衾人似客。
未到中秋十日。月姊也应悽恻。宛转玉钩清露湿。欲圆圆不得。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谒金门》。
诗句解释:
裙衩窄。何意飞龙骨出。秋社光阴归燕急。锦衾人似客。
“裙衩”是指女子的裙子下摆,这里指代女子的衣着。”何意”表示意外或惊讶的语气,“飞龙骨”形容女子的裙裾如同龙的鳞片般飘逸。“秋社”指的是秋天的社日,即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与燕子有关。“归燕急”形容燕子急于返回巢中的情景,可能意味着时间紧迫或心情急切。“锦衾”指的是华丽的被子,“人似客”表达了诗人看到女子像客人一样的孤寂感觉。
未到中秋十日。月姊也应悽恻。宛转玉钩清露湿。欲圆圆不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未到中秋十日”表示还没到月亮最圆的时候,“月姊”是月亮的别称,“凄恻”形容月亮给人带来的哀愁感。“玉钩”通常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清露”指月光下的露水,“欲圆圆不得”表达诗人希望月亮能完全圆满,但未能如愿。
译文:
女子身穿窄裙,裙裾如龙鳞般飘逸,她焦急地等待燕子归来,就像客人一样孤单。还没到中秋节,就感受到了月亮的凄凉。月亮仿佛在转动,清冷的露水打湿了它的玉钩。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晚宴的场景。女子的服饰、动作和表情都透露出她的孤独和期待,而月亮的凄凉则增添了整个场景的忧伤氛围。通过这些细节,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感受到秋天夜晚的美丽同时也体会到其中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