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不知愁,夜都忘晓,当初忒恁痴绝。岂知杨柳岸,便抵死、催人轻别。思量都彻。有昔日绸缪,而今悲咽。谁传语,后来情绪,从前根节。
春去犹自恹恹。怎欲眠又起,乍寒还热。碧云迷去路,便梦也、被他拦截。新来更怯。奈肠岂坚金,鬓非凝漆。小楼外,恼人羌管,又来呜轧。

【注释】

翠楼吟:词牌名,又名《忆王孙》。本篇是作者的自度曲。

愁:悲伤;忧愁。

夜都忘晓:直到天亮也不知道。

忒恁痴绝:如此痴迷。

当初:当初的时候。

便:就。

抵死:最;极。

思量:思念。

彻:完全,彻底。

绸缪:指男女欢爱。

根节:指人的性格、品质。

恹恹(yin yin阴):《诗经·小雅·采薇》中“靡室靡家,寗寗”。毛传云:“寗寗,病也。”这里指身体不好。

奈:无奈。

肠岂坚金:肠里怎比坚硬的金属。形容心肠软,易动情。

鬓非凝漆:鬓发不是凝固的油漆。比喻人的鬓发因年老而变得稀疏。

羌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角制作。此处借指笛子。

呜轧(yu jia):象声词,形容笛声悠扬宛转。

【赏析】

《翠楼吟》,词牌名。此篇为作者的自度曲。上片抒写离愁别恨。下片描写春去秋来,人已衰老,而感情依旧如旧,又加上笛声呜咽,令人愁苦。

上片起首三句写离别之痛,“相思”二字,点明题旨。“夜都忘晓”,说明时间过长,以致忘了黑夜和白日。“当初忒恁痴绝”,说明自己当时多么地痴迷,以至不顾后果。“岂知杨柳岸,便抵死、催人轻别”,说明自己当初是何等地痴情,以至于在杨柳岸边,竟至被情人无情地催促着匆匆别离。这两句是说,自从与所爱的离别以后,自己的心情一直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然而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相思之情,真是过于痴迷了,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思量都彻”,说明这种相思之情已经达到了完全清醒的程度,不再是那种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状态了。然而,尽管自己的相思之情已经清醒得不能再清醒了,但是所爱的却始终没有出现。这时,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往日的欢爱情景:“有昔日绸缪,而今悲咽。”意思是说,自己与爱人曾经有过美好的欢爱,但是现在却只能独自忍受内心的悲哀和哽咽。这里的“绸缪”一词,既指夫妻之间的亲密无间,也暗含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而“悲咽”一词,则表明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痛苦。“谁传语,后来情绪,从前根节”,这几句是对上文的回忆和总结。“谁传语”,即是谁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告诉了我?可能是妻子或情人告诉的;也可能是朋友告诉的,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总之是有人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自己。那么这些经历又是什么呢?“从前根节”,即以前的性情、品性等。这几句是说自己在经历了这次痛苦的经历之后,对自己的性格、情感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过去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及所感受的气氛。“春去犹自恹恹,怎欲眠又起,乍寒还热”,意思是说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我的身体还是感到非常虚弱,常常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有时真想睡上一觉,但又总是被外面的寒冷惊醒。这几句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描述,也是对当时季节特点的具体描绘。紧接着又写到:“碧云迷去路,便梦也、被他拦截。”意思是说,由于天气阴沉,道路变得模糊不清,连做梦都仿佛是在梦中行走,而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和甜蜜爱情,也被无情的现实所阻挡和阻隔。“新来更怯”,意思是说自从那次离别之后,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感慨:“奈肠岂坚金,鬓非凝漆。小楼外,恼人羌管,又来呜轧。”意思是说,尽管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地坚强和坚韧,但仍然无法抵御命运的捉弄和人生的无常。每当听到那熟悉的羌管之声时,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和惆怅。这几句是对全文的再次总结和感慨,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叹。整首词以抒发离愁别恨为主,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尽哀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深沉而又不失乐观的人生态度,使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色彩又不乏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