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小瀛洲,筑得精庐,烟水徜徉。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菊容未老,梅信先藏。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吟遍长桥九曲长。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
端详犹未全忘。又写满、云蓝纸一张。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

诗句

  1. 傍小瀛洲,筑得精庐,烟水徜徉。
  • “傍小瀛洲”:靠近小瀛洲(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理标志)。
  • “筑得精庐”:建造了精美的居所。
  • “烟水徜徉”: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游弋。
  1. 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菊容未老,梅信先藏。
  • “三春虽过”:春天已经过去,但这里用“虽过”表示春天虽然结束,但秋天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 “九秋正好”:秋天正好的时候,万物成熟,景色宜人。
  • “菊容未老”:菊花的颜色依然鲜艳,没有衰老。
  • “梅信先藏”:梅花的信息(如花蕾等)已经提前准备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春天。
  1. 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吟遍长桥九曲长。
  • “旧梦模糊”:对过去的回忆变得模糊不清,可能因为时光流逝或记忆的淡化。
  • “新吟宛转”:新的诗歌创作流畅而富有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吟遍长桥九曲长”:在长桥上吟诵这首诗,仿佛走过了九曲长桥的每一个地方。
  1. 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
  • “重提起”:再次提起这首作品。
  • “有沁园一阕”:在《沁园春》中记录了这首作品。
  • “记在鄱阳”:将这首诗记在鄱阳这个地方,可能是为了纪念或保存。

译文

在小瀛洲旁,我筑起了精致的居所,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悠然自得。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秋天正是时候,菊花依然鲜艳,梅花的信息也已经准备好。我对过去的回忆变得模糊,新的诗歌创作流畅而富有感情,我在长桥上吟诵这首诗,仿佛走过了九曲长桥的每一个地方。再次提起这首作品时,我发现它被记载在《沁园春》中,并记在鄱阳这个地方。

注释

  1. 诗中“小瀛洲”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用来象征某种意境或情感的地方。
  2. “筑得精庐”中的“精庐”指的是精致的居所,可能是诗人为自己建造的居所,以表达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3. “烟水徜徉”描绘了诗人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游弋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 诗中提到的“使者星飞”和“美人石起”都是古代传说或寓言中的典故,可能用于增加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力。
  5. “一寄楼头,凭栏闲眺”描绘了诗人在楼上凭栏眺望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6. “山色湖光”中的“山色”和“湖光”分别指代了山水景色和湖泊风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7. “旧梦模糊”和“新吟宛转”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回忆的模糊感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感。
  8. “吟遍长桥九曲长”中的“九曲长桥”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座桥,通过在桥上吟诵这首诗,诗人仿佛走过了整座桥的每一个角落。
  9. 最后一句“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中的“重提起”表示重新提及这首作品,而“沁园一阕”则是指这首作品在《沁园春》一书中的记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