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才能几如君,不堪名下容谁某。深情陶冶,诗如鲁直,词如石帚。书亦犹人,画都余事,妙来常有。纵杨云善拟,玄文尚在,问何许,落窠臼。
试数董家山里,一程程祗争先后。相看一脉,未嫌千里,怎成孤负。不信裁缝,虎贲能似,已憎多口。叹名存迹往,思量此事,只堪陈朽。
水龙吟·印昆以师曾拟香光仿北苑渴笔山水纨扇遗墨徵题,是癸丑冬间作,十年师曾始来京师,为赋二阕
【注释】:
- 霸才能几如君:霸才(指文豪苏轼)的才能,差不多可以和您相比。
- 堪:够,可以。
- 落窠臼:落入俗套。
- 董家山里:指董源的《潇湘图》。
- 虎贲能似:勇猛如虎之勇士。
- 陈朽:陈旧的事物。
【译文】:
我的能力与您相比差得远呢,怎么能自满于才华。我的诗歌像苏轼一样有深情,词作像李清照一样婉约。书法和绘画也像人,妙处常有。即使杨万里擅长模仿,李白、王维的诗作仍然存在,问我为何会落入俗套。
在董家山寻找山水画中的景象,一程程地看,不嫌距离千里,怎能辜负美景。我不认为裁缝技艺高超,因为勇士们已经厌恶了多嘴之人。叹名存迹亡,思量此事,只堪陈腐。
【赏析】:
这首词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全词共三段。
第一段写词人对师曾的才情十分推崇,认为其才学可与古人相媲美。接着写师曾来到京城后创作了许多作品。“霸才”二字用得很妙,把师曾比作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既表明了词人的谦逊,又表现了对师曾的敬仰之情。接下来写师曾是位善于创新的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且别具一格。“虎贲能似”,“虎贲”是古时勇武之士的称呼,此处指勇猛的将军,而师曾则是一位勇猛的勇士。这里暗含着作者对师曾在艺术上的赞赏之意;同时,“虎贲”一词也暗含了词人对师曾的敬佩之情。紧接着写师曾来到京城之后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不乏佳作。“董家山里”是指董源的《潇湘图》,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洞庭湖景色。“未嫌千里”,意味着这幅画虽然远隔千里,但并不影响它的美丽,反而更加值得欣赏。“怎成孤负”这句话则是说,如果师曾能够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保存,那么就不会辜负这幅画的美丽了。最后一句话“不信裁缝,虎贲能似已憎多口”,则是说,不相信有人会质疑师曾的绘画技艺,毕竟他的绘画技艺如此卓越,连勇猛如虎的勇士都无法与之抗衡。
第二段主要描写了师曾创作的一些画作。“试数董家山里,一程程祗争先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试着列举一下董家山里的山水画,每一幅都有它独特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相看一脉,未嫌千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仔细观赏这些画作,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相隔千里,但并不影响它们的美。“怎成孤负”这一句话则是说,如果将这些画作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保存,那么就不会辜负这些画作的美了。最后一句话“不信裁缝,虎贲能似已憎多口”,则是说,不相信有人会质疑师曾的绘画技艺,毕竟他的绘画技艺如此卓越,连勇士们都无法与之抗衡。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词人对于师曾作品的评价。“叹名存迹亡,思量此事,只堪陈朽。”这几句话是说,感叹师曾的名字虽然存在,但他的作品却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感慨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最终消失无踪的人或事。“陈朽”这个词在这里用得非常恰当,它既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之情,又暗示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