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汇争儇媚。自当时三闾去后,无人结佩。记取金闺滋九畹,曾与素心相对。和露种馨香未坠。一卷离骚才注罢,纵当门也要勤浇溉。羞丛伍,闲萧艾。
那知天意容憔悴。任几番摧烧拉杂,许多颠沛。唯有孤芳难采撷,脉脉自开石背。看摇落霜天冷晦。品量群芳谁弟一,有灵芬超出群芳外。思空谷,寄深慨。
【注释】
(1)万汇:万物。争儇媚:争相娇美迷人。自当时三闾去后,无人结佩:自从屈原辞官之后,就再也没有人佩戴过香囊了。三闾:指屈原,战国时楚国人,曾为楚怀王左徒,因遭谗言被流放,投汨罗江而死。
(2)金闺:宫廷。滋九畹:种植九顷地的香草园地。
(3)素心:纯朴之心。
(4)和露种馨香未坠:在露水中种植,使香气不散失。
(5)离骚:指屈原的《离骚》诗。
(6)羞丛伍:羞于与那些群芳一起同处一个环境。
(7)萧艾:两种植物名,这里比喻群芳。
(8)那知天意容憔悴:哪知道上天容得下这等憔悴的人呢?
(9)摧烧拉杂:摧残毁损。
(10)孤芳:独秀的美花。
(11)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石背:石头的背面。
(12)霜天冷晦:秋天霜降天气,天色暗淡不明。
(13)品量群芳:比较衡量众芳。谁弟一:谁是最优秀的。
(14)有灵芬超出群芳外:只有这种芬芳的幽兰是超过其他花朵的。
(15)思空谷:思念空旷的山谷。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上阕咏李仲壶之画,下阕写词人对画中人物的想象及寓意。词人借画中之“空谷自馨”之人,以抒其怀才不遇之情。全词意境高洁,寄寓深远,是一首难得的好词。
此词是作者题李仲壶所绘“空谷自馨图”而作。此词起首两句总揽全篇,说世间万物争相娇媚可爱。“自当时三闾去后”,“三阊”,指屈原。从屈原辞官之后,就再也没有人佩戴过香囊了。(《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记取金闺滋九畹”(《诗经·周南·汝ring》:“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玄笺:“九畹,谓九区也。区田种菜之地。”)“曾与素心相对”(《楚辞·九章·惜诵》:“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和露种馨香未坠”。
以上几句,词人通过描写屈原辞官后的寂寞生活,以及他精心培育的香草,烘托出屈原的高风亮节,并由此引出“金闺滋九畹,曾与素心相对。和露种馨香未坠”等诗句。这里所说的“金闺”,即指宫中。屈原在被放逐之后,虽然远离了宫廷,但仍不忘国事,他“怀沙”,在水畔“不忍见”自己的遗体。他精心培育的“九畹香”,就是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精神的象征。
接下来几句“一卷离骚才注罢,纵当门也要勤浇溉”,则是对屈原的一种赞颂。屈原虽被放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反,他更加勤奋地学习、创作,终于完成了《离骚》这篇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离骚》是屈原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运用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来反映诗人的志向和抱负,表现了他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羞丛伍”,即“羞与草木为伍”。意思是:屈原不愿像花草那样随波逐流。“任几番摧烧拉杂,许多颠沛”,则表明屈原遭受到的打击之多。他不仅屡遭贬谪,而且遭到诬陷,终被流放。“惟有孤芳难采撷”,这是屈原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概括。他的高洁品格和伟大人格,使他在污浊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但同时又使他难以得到世人的赏识。
上阕写屈原形象,主要采用正面烘托的方法,通过描绘屈原的生活环境,突出他的高尚品质。下阕则采用侧面烘托之法,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恶劣,衬托屈原的高洁品格。词人借画中之“空谷自馨”的人物,以抒其怀才不遇之情。全词意境高洁,寄寓深远,是一首难得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