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看罢移香屧。正御陌、游尘绝。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丹楼云澹,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怯。
三桥宛转凌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况是明年月。

注释:华灯看罢移香屧。 在华丽的灯光下欣赏完之后,就移步到香炉上熏香。 正御陌、游尘绝。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 在御街漫步,游尘已尽,穿着素色长裙的美人如玉般美丽。 丹楼云澹,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怯。 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云雾缭绕;站在金门楼上感到寒冷,手指摩娑着衣角。 三桥宛转凌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 三座拱桥曲折蜿蜒,如同凌波踏水一般。每次来到京城时,都要驻足观望那宏伟的蕊珠宫阙。 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况是明年月。 虽然相隔不远,但眼前却似乎有千里之遥。更何况又是明年这个时候。

赏析:此诗写元宵节夜京城观灯赏月的情景。首句“看”字领起全篇,以下四句写京城观灯赏月。“华灯”句写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三桥”二句写京城元宵节夜晚的夜景。末二句写京城元宵夜过后的感慨。

首联写元宵节夜晚京城的繁华景象,点明题旨。“华灯”句写灯火辉煌,光彩照人,“游尘”则暗示了人流如织,热闹非常。“素裳”二句写美女们身着素装,美艳动人,与月亮相得益彰,分不清彼此。“丹楼”、“金门”,指京城中楼台重重,门楼森严,暗示了京城的繁华富丽。“纤手摩娑怯”写女子们手捧花灯,小心翼翼地在灯前徘徊。

颔联写京城元宵节夜晚的夜景。“三桥”二句写京城元宵节夜晚的夜色,三桥似凌波微步,而“三桥”又暗含“三”的意思,暗示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热闹非凡,人们纷纷驻足观看。“敛翠黛”写女子们敛眉低首,羞涩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暗示了女子们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感受和向往。“曾望蕊珠宫阙”则暗示了她们曾经到过京城的蕊珠宫阙游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颈联写诗人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感受和思考。“茫茫”两句写诗人感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辽阔无边,“咫尺”两句则写出诗人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难以企及,“眼前千里”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感受和思考。“况是明年月”则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期待。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时光的展望和祝愿。“年年”两句写诗人每年都要到京城来观赏美景,“曾望蕊珠宫阙”则表明了诗人对京城的美丽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况是明年月”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时光的期待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京城元宵节夜晚美景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时光的期待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