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好景重阳节,羸马难寻郭隗台。
碣石晴云宫树迥,燕山积翠凤城开。
深杯坐惜持螯会,短发羞称献赋才。
归步天街凉似水,月明清露满高槐。

【赏析】:

《同人重阳节登高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写诗人与友人一起登高饮宴,畅叙离情之作。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颔联写宴游时所感之情。颈联写宴饮时的感慨。尾联写宴后归途的情怀。

全诗以“好”字统领全篇,从眼前景物写起,又以“惜”字收结,使读者感到诗人对登高的兴致很高,心情很愉悦。

前四句,先写眼前的好景。“九日同晋江黄俞邰、会稽罗宏载、牂牁江辰六黄山江梦得黑窑厂登高”。这是说在九日这一天,我和晋江人黄俞邰、会稽人罗宏载、牂牁江人辰六山、黄山人及江梦得、黑窑厂人一起来登高。这里交代了参加的人和地点。九日是重阳节,九月九日又是重阳日,所以叫重阳节;登高饮酒作乐称为“赋”,因此也称为“赋日”。作者和这些人在一起,共同饮酒赋咏。这一句总领下面三句的内容。

第二联,接着写了登高宴饮的情景。“碣石晴云宫树迥,燕山积翠凤城开。”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东北,因有秦始皇求仙药不得而自坠于此的传说而得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上(指秦始皇)东行郡县,所过赠施,表示不忘。谓随行者曰:‘吾行地不易处,必有所闻,毋隐吾言。’还至碣石,并海,语在平原书。……遂并海出书,孙卿之言,固无征焉。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北河沙防引水以灌淤渎,因名为河。……又为扶摇直上,故号之曰 直道。……于是始皇遂西,欲释赵徒戍卒复作。……其秋,为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六十里。”碣石山位于秦都咸阳西北,汉以后改名鸡鸣山,山上有鸡鸣台。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南渤海之滨,汉时称碣石山,亦名碣石坛,唐玄宗曾登临此峰,题诗一首,刻于崖石。汉末曹操曾登碣石山观沧海,留有《观沧海》七律一首。汉末以后,碣石山成为游览胜地,晋太康中筑亭于山顶,唐天宝年间改称鸡鸣台。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在台建亭,称望海亭,明万历八年(1580年),改称观海楼。

“晴云”句:晴空万里云彩缭绕。

“宫树”句:《史记·封禅书》: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二月,上行泰山,令祠官祈祷,宿斋宫。“燕山”句:燕山山势高峻重叠。

“深杯”句:举杯痛饮,兴尽方休。

“短发”句:指头发已白,再不能像青年那样挥毫泼墨了。献赋,指汉代王褒曾作《洞箫赋》和枚乘曾作《七发》。据《汉书·艺文志》,西汉时有《七谏》、《招隐士》等辞赋著作。

第三联,写登高饮宴时的感受。“归步天街凉似水,月明清露满高槐。”归步指回到自己的居所。天街,皇宫前的街道。《旧唐书·地理志》:“长安城中有四街八街九街十街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十四街十五街十六街。……十一街长十里,街阔二百五十步。”凉似水指凉爽如水。清露满高槐,形容夜深露水满地。“明”、“满”都是形容词,分别修饰“月”和“槐”,突出了月色明亮和槐花盛开的美好景色。

点出自己的心情。“归步天街凉似水,月明清露满高槐”两句是说回到住处的时候,天色已晚,天气很凉,露水也洒满了庭院中的槐树,月色也很明朗。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唐诗别裁》卷五评这两联:“工丽闲雅,如出一手。”意思是这两联写得工整华丽而又悠闲自然,好像是出自同一人手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