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梦临愁总不温,深情一往认钗痕,小楼春雨几黄昏。
已分关山添白发,尽收欢怨入离尊,天涯谁更与销魂?
诗句“短梦临愁总不温”出自宋代诗人袁克文的《浣溪沙·短梦临愁总不温》,全诗如下:
短梦临愁总不温,深情一往认钗痕,
小楼春雨几黄昏。
已分关山添白发,尽收欢怨入离尊,
天涯谁更与销魂?
译文:
梦中的愁绪总是无法温暖,深情地追寻着那些曾经的钗痕。小楼在春雨中显得格外昏暗,黄昏时分更加凄凉。已经习惯了在边塞上度过漫长的岁月,白发渐生,而心中的欢乐与怨恨也被深深地融入酒中。在这遥远的旅途中,又有谁能真正地与我共同消解内心的忧愁呢?
注释:
- 短梦临愁:短暂的梦境中满是忧愁。
- 总不温:无法温暖我的心。
- 深情:深深的情感。
- 一往:始终。
- 认钗痕:通过梳妆台上的钗来识别曾经的爱人。
- 小楼春雨:形容春日里细雨蒙蒙的小楼景象。
- 几黄昏:多少次在黄昏时分。
- 已分:已经承受。
- 关山:这里指边疆。
- 添白发:因长时间的分离和思念而导致的白发增多。
- 尽收:全部收集起来。
- 欢怨:快乐和悲伤的情感。
- 离尊:离别时的酒杯。
- 销魂:形容极度的伤心或思念到了极点。
赏析:
本词是一首描写思妇闺情的作品。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情景交融。首句以问起,“短梦临愁”四字,将思妇的哀情、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不温”三字,既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深牵挂,也表现了思妇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深情一往”四字,则将思妇对丈夫深深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认钗痕”三字,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思妇对丈夫的回忆与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楼春雨”二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思妇独处小楼、春雨连绵的情景,使人感受到她的孤独与无助。“已分关山”一句,则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深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添白发”三字,既是对思妇长时间思念丈夫的结果,也是对她对丈夫无尽的思念的表现。“尽收欢怨”一句,则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怨恨都收入心中,使人感到她的悲伤与无奈。“天涯谁更与销魂?”一句,则是对整个思妇心境的深刻概括,既表现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也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这首《浣溪沙》以其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思妇在春天夜晚的孤独与寂寞,展现了她对远方丈夫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