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佳丽,给孤园、更有浮屠七级。旷士高标星汉近,飞起王乔双舄。少昊清秋,羲和红日,回首苍梧碧。随阳去雁,槛边阵阵回翼。
遥想杜甫高岑,慈恩寺里,象教冥搜迹。今古登临同此意,暂向化城休息。作赋凭高西山头,积翠影当窗入。料他尘界,绣轩文毂相击。

【注释】

帝城:皇帝的京城。

给孤园:在长安城南,唐玄宗时为贵妃杨玉环所建的花园。

浮屠:佛教塔。七级:指佛塔有七级。

旷士:远游之人。高标:高尚的志向。星汉:银河。王乔:汉代方士。传说王乔乘双凫(一种鸟)飞升仙界。

少昊:传说中的北方天帝。清秋:深秋时节。红日:红色的太阳。回首苍梧碧:回头看见苍梧山一片碧绿。苍梧山,即今天的广西桂林。回翼:回头的翅膀。

慈恩寺:唐代长安城内的寺庙。象教冥搜迹:像玄奘那样去西天取经,寻求佛法的真谛。冥搜迹,暗中寻找真理。

化城:指佛教中的净土。

作赋凭高西山头,积翠影当窗入:登西山之巅,赋诗吟咏。“西山”指终南山,因唐时长安在此山脚下,故称“西”。西山头,山巅。积翠,形容群山连绵如翠色。当窗入,窗户映入。

料他尘界,绣轩文毂相击:料想那尘世之中,那些华贵的车驾和华丽的车盖,互相撞击、争斗。料他,估计。尘世,人世间。绣轩,精美的车轩。文毂,饰有花纹的车轮。击,撞击、争斗。

赏析:

此词写登临高处的情怀,以杜甫、高岑自况,抒发了怀古之情。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帝城佳丽,给孤园、更有浮屠七级。”开篇点明登临之地是皇宫附近的名胜地——给孤园。给孤园又名“广孝园”,位于长安城南,与皇城相邻。园中有一七层宝塔,形制宏伟,为唐代著名建筑之一。此处用“帝城佳丽”总括全词,起兴之笔,既点出登临之所,又渲染出了帝王之都的壮丽景象。接着写给孤园内的七层塔:“更有浮屠七级。”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将塔的高低大小加以夸大,突出其宏伟壮观之特点。“浮屠”指佛塔,也称为“佛图”,这里泛指塔。“七级”言其高耸入云,直插霄汉。这两句不仅描绘出给孤园及其塔的雄姿伟态,而且通过夸张的手法,烘托出登临此地的自豪感和豪情壮志。

“旷士高标星汉近,飞起王乔双舄。”接下来作者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进一步烘托了登临此地的自豪感和豪情壮志:在这片辉煌灿烂的土地上,有志之士如王乔般高标卓绝,他们胸怀大志,志趣高远。这里以王乔飞起双舄的神话故事来比喻自己胸怀大志,志趣高远,意气风发。“王乔”是古代仙人,据说他能骑双鹤飞升仙境。《列子·汤问》载:“王子乔(即王乔)好吹笙……乘白鹤之二八而御(即驾驭)云,而抮(即驾)飞升。”这里借指那些有志于建功立业、渴望飞升仙界的人。“双舄”指一双鞋子,相传王乔能穿鞋飞升,因此这里用以比喻自己有凌云之志,志趣高远。“少昊清秋,羲和红日,回首苍梧碧。”这三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少昊,古代传说中的北方天帝;羲和,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苍梧山,即今天的广西桂林地区,位于南方。“少昊清秋,羲和红日,回首苍梧碧。”这里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少昊是北方天帝,象征秋冬季节;羲和为太阳驾车之神,代表炎热的夏天;苍梧山则位于南方,象征着春天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三句诗不仅描绘了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色,而且通过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之情。“随阳去雁,槛边阵阵回翼。”最后两句则以雁南飞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这里的“随阳”是指随着阳光而去,寓意着时光的流逝;“槛边”则暗示了作者身处的高处,如栏杆一般;“阵阵回翼”则是形容雁南飞时的翅膀扇动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雁南飞的景象。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又通过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意。整首词通过描绘给孤园及塔、少昊、羲和、苍梧山等景物以及雁南飞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同时,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也展示了作者胸怀大志、志趣高远的形象。

“遥想杜甫高岑,慈恩寺里,象教冥搜迹。”“慈恩寺:唐代长安城内的寺庙。象教冥搜迹:像玄奘那样去西天取经,寻求佛法的真谛。冥搜迹,暗中寻找真理。“杜甫、高岑”,指唐代两位著名的文人诗人。杜甫曾长期居住在长安城中的慈恩寺附近。高岑则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隐士,他曾经到慈恩寺求取佛法真谛。“慈恩寺里”,即指慈恩寺附近的地方。“象教冥搜迹”,意为深入探寻佛法的真谛。“象教”是指佛教中的象头陀罗尼经,是一种重要的经典著作。“冥搜迹”,则是指在暗中寻找真理的过程。这两句诗既回顾了历史上两位重要人物的经历和成就,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真谛的向往之情。

“今古登临同此意,暂向化城休息。”最后两句则是总结全词的主题思想。“今古登临同此意”,意为无论是古今中外,人们登临高处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寄托自己的情感。“化城”,指佛教中的净土世界。“休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意思。这句话意味着作者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来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寄托自己的情感。“作赋凭高西山头,积翠影当窗入。”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西山之巅创作诗歌的情景。“作赋凭高西山头”,指的是作者在西山之巅创作诗歌的动作。西山位于终南山之北,这里地势险峻,风景优美。作者登上山顶后俯瞰山下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自己的渺小,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和灵感。“积翠影当窗入”,则描绘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见到的美景。“积翠影”指的是层层叠叠的青山绿树的影子,它们投射在窗户上形成美丽的图案。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见美景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同时,这也反映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精神寄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