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拍雕阑,思忆从前,泪珠频洒。东阳倦沈多愁,多病瘦躯堪把。水市津楼,奈他绣被浓香,旧时闲事偏萦惹。颠倒觅乌丝,检霜毫细写。
妖冶。此夜虫虫,曾嘱监奴,葳蕤慢下。且趁湘簟,银灯邀人白打。摘尽铜签,小婢故恼人行,任他嘶断门前马。懊恼后堂前,又年光换也。

【注释】雕阑:雕饰的栏杆。东阳:今浙江金华,古称东阳。沈多愁:沉溺于忧愁之中不能自拔。水市津楼:指临安市的水陆两街,是南宋都城的繁华地带。奈他绣被浓香:指床上有香气。此夜虫虫:今夜的虫鸣声。曾嘱监奴:嘱咐看守门户的人。“葳蕤”:茂盛繁盛的样子。铜签:古代科举考试时用来写卷子的工具。摘尽铜签,小婢故恼人行:把铜笔全部取出来,让小婢女来写试卷。任他嘶断门前马:任由门外的马匹嘶叫个不停。

【赏析】

《石州慢·忆旧》是一首描写闺中思情词。词的上片主要从女子的角度落笔,写其思念之情;下片则从男子的角度展开,写其相思之苦。全词以女子的口吻,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和内心独白,生动地刻画出闺中女子的痴情与幽怨,抒发了闺中女子对丈夫深挚而绵长的思念之情。

起首三句:“醉拍雕栏,思忆从前,泪珠频洒。”这里交代了词人因思念丈夫而借酒浇愁的情景。“雕阑”一词,用得极为贴切。雕栏,是指雕琢装饰的栏杆,即精美的栏杆,也暗含了女子的身份和情感。词人说自己“醉拍雕栏”,说明她正处在一种半醉半醒的状态里。“思忆从前”表明她现在正在怀念以前的丈夫。“泪珠频洒”则点明了这种感情的来源——是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泪水。

“东阳倦沈多愁,多病瘦躯堪把。”“东阳”二字,既指代了现在的丈夫,也隐含了词人对过去的丈夫的回忆。“沈”字用得非常妙,它既有“沉溺”之意,又有“消瘦”之意。“多愁”、“多病”二语,更是道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水市津楼,奈他绣被浓香,旧时闲事偏萦惹。”“水市津楼”一句,既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又是对往昔回忆的一种渲染。“奈他绣被浓香”一句,则将镜头对准了闺中女子。“浓香”二字,不仅写出了绣被的质地、颜色,而且还能传出绣被所散发出的浓郁的香味,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旧时闲事偏萦惹”一句,更是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过去。“偏萦惹”三字,写出了女子对于往事的种种追念和留恋。

“颠倒觅乌丝,检霜毫细写。”“颠倒觅乌丝”两句,是说女子在寻找着书写用的墨线,以便能够细致地写下自己的思念之情。“乌丝”一词,指的是古代写字用的黑墨线,也称为“乌丝阑”。这两句诗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是女子思念之情的集中表现。“细写”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于这份思念之情的重视程度。

“妖冶。此夜虫虫,曾嘱监奴,葳蕤慢下。”“妖冶”一词,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与气质,同时也暗示了她在夜晚的孤独与寂寞。“此夜虫虫”三字,既点明了时间,又为下文的女子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背景。“曾嘱监奴,葳蕤慢下”两句,则是说女子曾经叮嘱过看守门户的人,让他慢慢地走。这里的“慢下”,既是一种动作的描述,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既体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她在等待中的焦急与不安。

“且趁湘簟,银灯邀人白打。”“湘簟”一词,指的是湘绣的席子,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档的席子。“银灯邀人白打”一句,则是一种浪漫的场景描绘。在这里,“银灯”一词,既是一种物质存在,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它象征着女子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摘尽铜签,小婢故恼人行。任他嘶断门前马。”“摘尽铜签”,是说女子已经把所有的笔墨都取了出来。这里的“铜签”,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征性的物品。无论怎样理解,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而“小婢故恼人行”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里的“故”,可以理解为故意,也可以理解为无意。总之,这句诗既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也揭示了她在写作过程中的无奈与挣扎。

“懊恼后堂前,又年光换也。”最后两句,是说女子在写完这些文字后,感到有些懊恼和不安。这里的“懊恼”,不仅仅是指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或不满的情绪,更包含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力感。而“又年光换也”一句,则是一个总结性的表达。它既表达了女子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也暗示了时间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