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狸祠下别。看此处、江花如练,江烟似织。忆昔结交坚戴笠,江左周郎英发。正烂醉、金钗之侧。宋玉计倪俱大侠,更颍川、年少风流客。仰天啸,冠缨绝。
十年往事同陈迹。恰传闻、洛阳金尽,栎阳狱急。一旦二桃疑尽释,广柳车中人出。又买得、如花小妾。送客惊心千万里,但销魂、此际真愁绝。吾自有,蒯通古。
诗句如下:
佛狸祠下别。看此处、江花如练,江烟似织。
十年往事同陈迹。恰传闻、洛阳金尽,栎阳狱急。
注释与赏析:
这句“佛狸祠下别”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站在佛狸祠下,面对着壮丽的江景。江面上的花朵如同白色的纱巾,而烟雾弥漫如同织布机上飘动的丝线。这里的“佛狸祠”是指北魏时期建立的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为了纪念北魏始祖拓跋力微而建的。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这句“十年往事同陈迹”则揭示了诗人对过去十年间经历的回忆。这里提到的“陈迹”,指的是过去的痕迹和回忆,暗示着诗人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诗人可能回忆起了那些年在官场上的奋斗,或者是与朋友间的欢聚。这些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恰传闻、洛阳金尽,栎阳狱急”进一步展开了这段回忆中的具体情节。这里提到的“洛阳金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当时董卓为了搜刮财富,下令将洛阳城中的铜人熔化铸钱,导致国库空虚。而“栎阳狱急”则是指西汉初年的吕后专权,当时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下令将刘邦的弟弟刘交等人全部关押在栎阳狱中,引发了刘邦的不满。诗人在这里通过提及这段历史事件,可能是在表达对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佛狸祠下美景的描绘,引出对过去十年间经历的回忆,进而展开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和叙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过去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