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发长啸,把酒向天祈。人间富贵何限,臣亦讵能希。但愿薄田来岁,收得稻粱十斛,可使妇无饥。从此免行役,长守钓鱼矶。
寒窗外,风飒飒,雨霏霏。灯孤漏永,此情真使泪沾衣。那知七千里路,尚有白头游子,三载不能归。今夕乱山外,应梦到亲闱。
水调歌头
醉后发长啸,把酒向天祈。
人间富贵何限,臣亦讵能希。但愿薄田来岁,收得稻粱十斛,可使妇无饥。从此免行役,长守钓鱼矶。
寒窗外,风飒飒,雨霏霏。灯孤漏永,此情真使泪沾衣。那知七千里路,尚有白头游子,三载不能归。今夕乱山外,应梦到亲闱。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居黄州时。整首词通过描绘诗人自己与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及自然景观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开篇即“醉后发长啸,把酒向天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醉酒之后,对着天空大声吟啸的场景,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强烈。紧接着,“人间富贵何限,臣亦讵能希”这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世间富贵的超然态度,他虽身居高位,却无法满足,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将视角转向了个人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关心与爱护:“但愿薄田来岁,收得稻粱十斛,可使妇无饥。”这不仅是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尊重。
诗人还描述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体验:“从此免行役,长守钓鱼矶。”在这里,钓鱼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也是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
结尾的“寒窗外,风飒飒,雨霏霏。灯孤漏永,此情真使泪沾衣。那知七千里路,尚有白头游子,三载不能归。”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不仅感叹时间的流逝,更对远方的亲友寄予了深厚的思念。
最后一句“今夕乱山外,应梦到亲闱。”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愿望,尽管身处异地,但通过梦境,他希望能够回到亲人的身边。
《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词,更是一首深刻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社会与亲情的描绘,词人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