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雨弄寒,芳尘霏雪,西园花事何许。曲台歌吹冷,俊约金鞍阻。帘空燕来又去。蹴残红、旧香成土。点屐烟堤,听筝兰苑,秉烛夜难补。
浓阴暗,归高树。柰樊川怨晚,吟遍愁句。玉兰凝伫久,坠梦无寻处。伤春剩有垂杨瘦,忍折尽、柔条千缕。判酒醒,今宵数、城头画鼓。

【注释】

暝雨:傍晚的雨,暗指春日里细密如丝的小雨。

芳尘:芳香的尘埃,这里指花瓣上的露水。

西园:泛指花园中的花圃、庭院等处。

俊约:指俊美的约会。

蹴残红:踏碎了落花。

点屐烟堤:点上屐齿印在薄雾弥漫的堤岸上。

秉烛夜难补:拿着灯烛在夜间修补。

归高树:回到高高的树上。

樊川:即樊川体,是中晚唐文人所崇尚的一种诗歌风格,讲究辞藻华美,注重声律和谐,多写自然景物和男女情爱。

玉兰:白色的玉兰花,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坠梦无寻处:梦中的花落得无影无踪,无法追寻。

伤春剩有垂杨瘦:春天过去,只剩下杨柳枝条柔弱无力。

判酒醒,今宵数、城头画鼓:即使酒醒,也要今夜听着城头上的画鼓声来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咏白玉兰为主,借咏白玉兰抒发作者的感情,寄托了作者对春天逝去、青春易老的伤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起首两句写玉兰花的美,“玲珑四犯饯春湖上和香雪庐主人韵”是说在湖边和香雪庐主人一起饮酒赏花。“玲珑”用来形容花儿美丽娇艳,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四犯”则表明这曲子非常动听,仿佛是专为春夜而作的。接着三句描写花开花落的凄凉景象:“曲台歌吹冷,俊约金鞍阻”,“曲台”是指宴会场所,“金鞍”指的是骏马,这里暗示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被寒雨打散。“帘空燕来又去”,燕子飞来飞去,但却没有停留的意思。“蹴残红,旧香成土”则描绘出一幅春花凋谢的景象,花瓣散落一地,已经化作泥土,再也回不到曾经的繁华之中。这些诗句都渲染出了一种凄婉的气氛,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过片之后,词人开始转入正题:“浓阴暗,归高树。”这里的“浓阴”可能是指天气阴沉,也可能是指浓密的树林,但更可能是前者。因为从后面的语境来看,词人似乎更关注于树林的变化。接下来的“柰樊川怨晚,吟遍愁句”,则是对前文意境的进一步展开,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逝去、时光易逝的感慨。“柰”在这里是“哪堪”的意思,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悲哀。“樊川怨晚”可能是指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诗描绘了秋天时节的凄凉景象,与本词的情感相契合。“吟遍愁句”,则是指词人在夜晚独自一人时,对着月亮吟诵着充满愁绪的诗句。

接下来的句子是整首词的重点部分:“玉兰凝伫久,坠梦无寻处。”“凝伫”表示长时间地凝视着,这里可能是指词人长时间地注视着玉兰花,以至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坠梦无寻处”则表示梦已经破碎了,再也无法寻找回来。这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玉兰花比作梦境,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哀伤。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总结:“伤春剩有垂杨瘦,忍折尽、柔条千缕。”这里的“伤春”可以理解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也可以理解为对词人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慨。“忍折尽”则是指词人不忍心去折断那些柔弱的柳条,因为柳条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和希望。“千缕”则形容柳条的细长和柔软,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这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保持、只能稍纵即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坚韧,即使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要努力去保护和珍惜眼前的美好。

这首词通过咏白玉兰这一主题,成功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青春易逝的伤感。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使得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同时,词人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