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西湖柳。但蒙蒙、吹来絮影,似无还有。点点愁心黏不住,却把愁根种就。早池面、青萍如绣。絮自分飞萍自聚,便漂流终有相逢候。身世感,几回首。
茸城作客飘零久。记当初、菱塘散发,药阑携手。水盼兰情无限意,只在镫前扇后。剩清月、照人依旧。堠火乡关尘梦警,唱刀环何日归来又。离思苦,况无酒。
注释:
- 不见西湖柳。
- 但蒙蒙、吹来絮影,似无还有。
- 点点愁心黏不住,却把愁根种就。
- 早池面、青萍如绣。
- 絮自分飞萍自聚,便漂流终有相逢候。
- 身世感,几回首。
- 茸城作客飘零久。
- 记当初、菱塘散发,药阑携手。
- 水盼兰情无限意,只在镫前扇后。
- 剩清月、照人依旧。
- 堠火乡关尘梦警,唱刀环何日归来又。
- 离思苦,况无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念奴娇·赋三槐堂》。这首词以西湖柳絮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不见西湖柳”,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所见所闻。接着,作者用“但蒙蒙、吹来絮影,似无还有”来形容西湖柳絮的飘散状态,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惆怅。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柳絮比作自己的愁心,将其粘住并种植在自己的心中。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人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早池面、青萍如绣。”这一句描绘了池面的景色,青萍如绣,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然而,这并没有缓解词人心中的愁绪,反而更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句子中,“絮自分飞萍自聚”,描述了柳絮和浮萍的不同命运。它们虽然各自漂泊,但最终还是会相遇重逢。这两句词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诗意,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便漂流终有相逢候。”这一句词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孤独感,即使自己漂泊在天涯海角,也期待着与故乡的重逢。这种期待虽然充满了无奈,但也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
“身世感,几回首。”这一句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他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也曾历经坎坷波折,但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无法摆脱对故乡的眷恋。这种情感深深影响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
“茸城作客飘零久。”这一句词描述了词人在外地漂泊的时间长、久。这里的“茸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者某种意象,而“作客”则暗示了他作为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这种身份让他感到孤独无助,也让他对故乡产生了更强烈的思念。
下片开头两句“记当初、菱塘散发,药阑携手。”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曾经一起在菱塘中漫步、一起在药栏边相拥。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了词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财富。
“水盼兰情无限意,只在镫前扇后。”这一句词描绘了词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感情。他们彼此期盼、互相思念,只有通过灯火阑珊之处才能相见。这种表达方式既浪漫又深情,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渴望和挣扎。
“剩清月、照人依旧。”这一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月光的珍惜和感激。尽管世事沧桑变化无常,但月光依然明亮如初、照耀着大地万物。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结语“红尘梦警,唱刀环何日归来又。”“红尘”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世俗世界或官场生活,这里可能是指词人在官场中的忙碌与奔波。而“唱刀环”则可能是形容词人的一种行为或表演,可能是吟诗作赋、也可能是唱歌跳舞等艺术形式。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疲惫,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