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咿哑、柔波打桨,东风吹放孤艇。笙歌七里山塘路,谁向红楼斜凭。浑不定。爱鬓影钗光,帘卷交相映。闲情重省。叹磨剑池荒,采莲人去,剩有月华冷。
清游地,偏奈归心愁迸。渡头夕照催暝。此来偷被莺花笑,笑我花时常病。怜好景。总收拾诗囊,却也饶清兴。前期遥订。怕春色三分,柳丝千缕,飞絮糁香径。

注释:

  • 迈陂塘:指苏州西湖,因苏州刺史欧阳修曾于湖中筑堤。壬子:宋神宗熙宁九年,时作者年三十。二月:农历二月,是春季的开始。舟次姑苏:在苏州停船。欲游未果:想要游览但未能实现愿望。即事有作:于是作诗。
  • 咿哑:形容波涛起伏的声音,这里比喻桨声。
  • 打:击打的意思。
  • 吹放孤艇:把船吹开。
  • 谁向红楼斜凭:问是谁在红楼斜靠着欣赏风景。
  • 爱鬓影钗光、帘卷交相映:喜欢鬓边的影子和头上的钗光相互映衬。
  • 闲情重省:闲暇的时候又重新思考过去的事情。
  • 叹磨剑池荒、采莲人去:感叹曾经的磨练剑池荒废了,采莲的人也离开了。
  • 剩有月华冷:只有月光还那么寒冷。
  • 清游地:美丽的游玩地方。
  • 偏奈归心愁迸:偏偏让归乡的心情变得愁苦不安。
  • 渡头夕照催暝:傍晚时分的渡口夕阳催促天色变暗。
  • 此来偷被莺花笑:我这次来这里却偷偷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
  • 笑我花时常病:嘲笑我总是生病。
  • 怜好景:怜惜美好的景色。
  • 收拾诗囊:整理诗稿准备写诗。
  • 饶清兴:有清雅的兴致。
  • 前期遥订:约定了下次再见面的日期。
  • 怕春色三分,柳丝千缕,飞絮糁香径:担心春天的色彩只占三分,柳丝细如发丝,飞絮飘落在香径上。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苏州游玩时的所见所感。从“听咿哑、柔波打桨,东风吹放孤艇”可以想象出船儿在柔波上划行的景象,而“笙歌七里山塘路,谁向红楼斜凭”描绘了山塘路上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在红楼上观赏音乐的场景。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浸在这美景中,而是感到了一种失落和愁绪:“浑不定。爱鬓影钗光,帘卷交相映。闲情重省。叹磨剑池荒,采莲人去,剩有月华冷。”这种失落感来自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作者对即将离开苏州的感慨:“清游地,偏奈归心愁迸。渡头夕照催暝。此来偷被莺花笑,笑我花时常病。怜好景。总收拾诗囊,却也饶清兴。”这里的“归心愁迸”,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舍和忧愁,因为无法长时间留在苏州。而“偷被莺花笑”则暗示了苏州的美丽景色让人陶醉,以至于作者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一句“怜好景。总收拾诗囊,却也饶清兴”更是将作者的感慨升华到了极致。他不仅珍惜眼前的美景,还希望将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记录下来,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