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肌寒沁,翠帘不卷,平贴波影。恰好初凉,半褪纱衣,八尺钿床刚称。湘妃忍渍眠时泪,有点点、断红斑认。记贪欢、一晌留郎,却怪夜阑清冷。
昨夕痕酥玉体,背人灯、下看如掏纤印。特地商量,换了龙须,蓦近中秋时分。江干黄竹依然在,是作了、女儿箱剩。怕冰魂、夜夜销来,帐外烛花低哂。
【注释】
绿意秋簟(diàn):绿色的竹席。簟,垫子。
玉肌:肌肤如玉般洁白。
翠帘不卷: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而娇艳。
波影:水波的倒影。
恰:正。
湘妃:传说中的湘江女神,这里代指美女。
断红斑:指胭脂染在脸上的红色痕迹。
贪欢一晌留郎:指沉迷于欢乐之中不肯离去。
清冷:凉爽。
昨夕痕酥玉体:昨夜她的身体像酥油一样柔软白皙。
龙须:一种细软的丝织品。
江干黄竹:指江边的黄色竹子。
冰魂:形容女子清冷如冰的心魄。
销来:消溶,融化。
帐外烛花低哂(shěn):烛光摇曳,映出女子微微的笑容。
【赏析】
这是一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初秋时节与恋人相会的情景。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容颜和深情款款的神态,同时也表达了男子对女子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片写女子的美貌和柔情。“绿意秋簟”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季节,又描绘了女子肌肤的白皙如玉。“翠帘不卷”,形容女子的面容娇艳如花。“平贴波影”,则描绘了女子的身材窈窕多姿,宛如水波中的倩影。“恰好初凉,半褪纱衣”,则描绘了女子在初秋时节,随着天气转凉,渐渐换上轻薄的衣衫,但仍保持着优雅的姿态。这些细节的描绘,都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和柔情,为下文的爱情场景作了铺垫。
下片写女子与恋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湘妃忍渍眠时泪”,则描绘了女子在相思之苦中,默默承受着泪水的洗礼。“点点断红斑认”,则描绘了女子的脸颊上,因为相思而留下的淡淡红痕。“记贪欢、一晌留郎”句,则描绘了女子因为贪恋这段短暂的相聚时光,不愿离开恋人。然而,“却怪夜阑清冷”,则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她既留恋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又害怕夜晚的到来,因为夜晚的寒冷会让这份美好变得脆弱。
最后两句,则是对两人恋情的一种讽刺。“昨夕痕酥玉体,背人灯、下看如掏纤印。”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月光下,独自欣赏自己的身影,如同在抚摸着恋人的纤手。而“特地商量,换了龙须,蓦近中秋时分。”则描绘了他们为了共度良宵,特意交换了龙须作为定情之物。然而,“怕冰魂、夜夜销来,帐外烛花低哂”则揭示了他们的恋情虽然看似甜蜜,但实际上却充满了痛苦与挣扎。女子担心这种爱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恋人也害怕这种感情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受到破坏。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女性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