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还是秋风,殷勤留得秋光住。开残菊朵,为秋憔悴,更禁细雨。赖有平泉,清华水木,湖山佳处。比停舟慧锡,名园眺赏,依旧是,花无数。
淮海而今重遇。只坡公、最联心素。瓣香有约,鸥踪飘泊,胜游轻误。折柬今朝,徵君旧事,画图看取。待他年觅个,新罗妙手,写兹良聚。

水龙吟·立冬后六日秋雨如织,秦澹如廉访招同郭意城京卿应敏斋方伯金梅生都转薛季怀钱子奇两司马小集园居,因成此解

卷帘还是秋风,殷勤留得秋光住。开残菊朵,为秋憔悴,更禁细雨。赖有平泉,清华水木,湖山佳处。比停舟慧锡,名园眺赏,依旧是,花无数。淮海而今重遇。只坡公、最联心素。瓣香有约,鸥踪飘泊,胜游轻误。折柬今朝,徵君旧事,画图看取。待他年觅个,新罗妙手,写兹良聚。

注释:

卷帘(ji1)还是秋风,殷勤(qiān) 留得秋光住(zhù)。

开残菊朵,为秋憔悴,更禁细雨(jié)。

赖有平泉(píngquán),清华水木,湖山佳处(hú)。

比停舟慧锡,名园眺赏(tiáoshǎn),依旧是,花无数(wú)。

淮海而今重遇(huáihǎi jīn róng chóng yù)。

只坡公、最联心素(lǐn)。

瓣香有约,鸥踪飘泊,胜游轻误(fènxiāng yǒu yuē)。

折柬今朝,徵君旧事(zhé jié jīn qīng shì)。

画图(huà tú)看取(qǔ)。

待他年觅个,新罗妙手,写兹良聚(dài tā nián mì zhuō gè , xīn luó miào shǒu,xiě cí liáng j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首句“卷帘”,点明时令,并暗示了作者的心境。词人以“秋风”起兴,将深秋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开残菊”三句,进一步烘托了深秋的凄凉氛围。“赖有平泉”,是说在平泉这个地方可以暂避秋天的寒气。下阕主要叙述词人与友人聚会的情景。“淮海今”三句,追忆昔日与朋友在淮海之滨的欢聚。“只坡公”三句,回忆与苏东坡的交往。末两句,抒发了对未来团聚的憧憬。

这首词是酬答秦澹如招同席之作。上片先从卷帘写起,点出时间是立冬后的第六天,天气仍是秋气。接着写菊花已残。但秋天虽老,而菊花依然盛开,故称“秋光”。这两句既表现了对菊花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平泉”、“水木”等词语,渲染了一种幽雅恬静的气氛,使人感到词人的心境十分平静。“比停舟”,即指宴饮结束,众人乘船离去。“慧锡”,即慧理禅师,苏轼的朋友。此处指苏轼自己。“名园”即杭州西湖中的孤山,为苏东坡的别墅。词人说他们在这里欣赏到了西湖美景。“花无数”,既指西湖的美景,也指在座的宾客们个个才华横溢。下阕开头两句承上启下,由景及情。“淮海”指黄海,这里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此处说苏轼现在北方,而自己则南行。“只坡公”,即苏轼。“最联心素”,言二人情谊深厚。“瓣香”,佛教用语,指烧香时的花瓣。“鸥踪飘泊”,指词人漂泊不定,生活不安定。“胜游”,即游览胜地。“折柬”,是古代的一种书信形式,这里指邀请朋友参加聚会。“徵君”,即征君,即征聘来的官吏。“旧事”,即过去的往事。“看取”,意为仔细看,仔细研究。最后二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待他年”三句的意思是:等到明年春天,再寻找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把他的佳作描绘下来吧!这一句是全词主旨,也是对前二句的回答。它表明词人对这次聚会非常满意,希望今后能再次相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