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船移六柱,水点三篙,问讯鸥波。偷放寻春假,泥珊裙醉艳,宝扇微歌。楚弦惯咽凄语,离绪织愁梭。怅画里青山,虚名白鹊,未解填河。
蹉跎。少年事,怕晨奁夕镜,瘦减双蛾。我亦伤迟暮,算黄金铸恨,两处谁多。彩云散作零梦,如剪断秋罗。便有约重来,桃花易落人奈何。
【注释】
1.凤桥倚棹:即《题凤桥》诗中的“倚棹”。
2.许太彦:即许昂霄。
3.振身:指陈珊葆校书作的“直欲凌风飞”。
4.泥珊裙:指陈珊葆校书作的“泥人衣”。
5.宝扇微歌:指陈珊葆校书作的“轻扇低讴”之状。
6.楚弦:指陈珊葆校书作所赋《咏柳词》。
7.离绪:指离情别绪。
8.画里青山,虚名白鹊:指陈珊葆校书作的《题鹤归图》。
9.晨奁(lián)夕镜:喻青春易逝。
10.伤迟暮:指年老体衰之叹。
11.算黄金铸恨:喻岁月如金,人生多恨。
12.彩云散作零梦:喻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半部分是写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下半部分写自己因时光流逝而感到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以“怅”字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时光荏苒的深切感慨。
第一句“记船移六柱”,诗人追忆当年乘船游历的情景。这里,“记”字表明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留恋。接着,诗人描绘了当时的景色:“水点三篙,问讯鸥波。”在这里,“水点三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的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问讯鸥波”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画卷,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深深向往。
第二句“偷放寻春假,泥珊裙醉艳,宝扇微歌”,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生活情景。其中,“春假”指的是春天里的假期,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季节;“泥珊裙醉艳”则形容了诗人当时沉醉于春光之中的状态;“宝扇微歌”则暗示了诗人在欢愉之余,还不忘吟咏诗词。这几句诗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欢乐氛围,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句“楚弦惯咽凄语,离绪织愁梭”,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在这里,“楚弦”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乐器,象征着深沉哀婉的情感;“凄语”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悲伤与思念之情;“离绪织愁梭”则形象地描绘了离愁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不断穿梭,令人难以忘怀。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痛苦,更展现了他对逝去青春的无尽怀念。
第四句“怅画里青山,虚名白鹊”,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在这里,“画里青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憧憬;“虚名白鹊”则意味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如今已化为乌有,只留下空名而无其实。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又暗示了他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不确定。
第五句“蹉跎。少年事”,诗人感叹自己过去的年少轻狂。在这里,“蹉跎”一词表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少年事”则指年轻时的冲动与轻狂。这几句诗既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第六句“怕晨奁夕镜”,诗人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担忧之情。这里的“晨奁”与“夕镜”分别象征着早晨的镜子与傍晚的镜子,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担忧与焦虑,更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探索。
第七句“我亦伤迟暮”,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伤”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迟暮”则指年老体衰之时,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晚年的忧虑与不安。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岁的担忧,又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第八句“算黄金铸恨,两处谁多”,诗人感叹岁月如黄金般宝贵,却无法弥补内心的遗憾与悔恨。这里的“算”字表示了诗人的无奈与感慨;“铸恨”则暗示了时间无法抚平心中的创伤;“两处谁多”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双重感慨与无奈。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更揭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与领悟。
第九句“彩云散作零梦,如剪断秋罗”,诗人以彩云比喻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又以秋风比喻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情。这里的“散作零梦”意味着梦想破灭,如同散落一地的梦一般;“如剪断秋罗”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割裂秋罗的过程,寓意着现实的残酷将梦想一点点吞噬。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梦想破灭的痛苦与无奈,也揭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接受。
第十句“便有约重来,桃花易落人奈何”,诗人以桃花易落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的“重来”意味着重新相聚的愿望,但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使得这种愿望变得遥不可及;“桃花易落人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与无奈。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又展现了他在面对命运时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