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鸣琴蕉石,定香度,韵愔愔。看欢喜岩高,净慈树古,翡翠开屏。穿云。金轮句就,未中秋、先有撞钟人。空谷迟迟暮响,游人落落晨星。西城。
续报鼍更。鸥梦峭,马蹄轻。杂山容水态,扉烟染紫,桥浪翻银。飘灯。客船夜半,比寒山、得句几诗存。可是僧敲饭后,休疑路入山阴。
【注释】
①蕉石:即苏堤。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使湖面开阔,筑成了苏堤。
②定香亭:在苏堤上。
③欢喜岩:位于苏堤北端。
④翡翠开屏: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丽。
⑤空谷:指苏堤上。
⑥续报:指报时的钟声(报晓)。
⑦鸥梦峭:指梦中见到的鸥鸟。
⑧马蹄轻:形容晨光中的苏堤。
⑨杂山容水态:指苏堤上的各种景致。
⑩扉烟染紫:指苏堤上晨雾缭绕的景象。
⑪寒山、得句几诗存:寒山寺在苏州西北,这里用它来比喻苏堤,意思是说,诗人在苏堤上游览时,有几句诗已经想好了。
⑫僧敲:和尚敲击木鱼的声音。
⑬路入山阴:即《兰亭序》中王羲之游兰亭后与众贤欢聚畅饮的故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苏堤春色的词。词人由写自己游赏苏堤所见所闻,联想到历史名胜和传说故事,抒发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上阕写初春游苏堤的情景。“乍鸣琴 ”三句,写初春时节,苏堤上琴声悠扬,定香亭传来阵阵香气,高高兴兴地游玩。“穿云 ”三句,写报时的钟声早已敲响,但天还未亮,只有远处传来阵阵钟声。“空谷 ”三句,写游人在苏堤上观赏美景,心情舒畅。“西城 ”三句,写报时的钟声在苏堤上空回荡,游客们也纷纷来到苏堤。“飘灯 ”三句,写游船在苏堤上夜行,灯火闪烁,宛如在画中一样。“可是僧敲 ”三句,词人以一个典故结束全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词人以僧人敲击木鱼的声音作为结尾,既点出了地点是寒山寺,又暗示了词人的游兴正浓。
下阕继续写苏堤春色,从游人的活动写起。开头三句,写游人如织,车马往来不绝的景象。“杂山容水 ”三句,写苏堤上各种景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扉烟 ”三句,写清晨时分,苏堤上的晨雾缭绕着,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寒山、得句 ”三句,词人以寒山寺为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三句,词人以“僧敲 ”三字作结,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全词的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