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絮轻吹,青梅始弄,闰春兼闰春阴。水样轻寒,海红帘下谁禁。桃花不似年时面,对东风、各自沉吟。甚江南、燕子重来,黯了红衿。
袖中花叶珍珠字,望蓬山一角,青羽沈沈。曾记相如,罗帏病过秋深。当时已恨风情薄,算凄凉、未抵而今。倩何人、为作秋鸿,寄与愁心。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己卯闰春:作者生于1909年,是闰正月的第二个月的春天。
凄寂之况有甚往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凄清寂寞更甚。
适兰:指作者的朋友、同乡人陈适兰。
远惠新词:指陈适兰寄给作者的新词。
次其韵:按陈适兰的韵脚和词调来作自己的词。
粉絮轻吹:指雪花飘落。
青梅始熟:指梅花初开。
水样轻寒:指冬末春初时节,天气寒冷。
海红:一种帘帐。
桃花:这里指梅花。
面:这里指梅花的颜色。
东风:春风。
江南:这里指南京城(今北京)。
燕子重来:指旧燕归来。
黯了红衿:形容旧燕回来时,使鲜艳的衣裳也失去了颜色。
袖中花叶珍珠字:指陈适兰寄给作者的书信。
蓬山一角:指蓬莱山(神话中的仙山)的一个角落,常用以代称仙境,这里指友人所在的杭州西湖。
青羽沈沈:指陈适兰的书信,如青鸟飞来,沉甸甸地压在作者心上。
曾记相如:指汉代司马相如,他曾经为汉武帝写一篇《长门赋》。
罗帏:指汉武帝的后宫。秋深:秋尽。
当时已恨风情薄:指汉武帝因为司马相如的才情而对他产生了感情。
算凄凉:算来,算去,终究还是凄凉。
倩何人:请谁。
秋鸿:秋天南归的大雁,借指远方的亲人。
【译文】
细雪纷纷飘洒,早梅刚刚绽放。闰二月里,又见闰月阴天。
水一样寒冷,海红帘下是谁禁住。桃花不如去年鲜艳,对着东风,都自伤悲。
江南的燕子又回来了,却黯淡了鲜艳的红衣。
衣袖中有信笺,上面写着珍珠般的字句。我望蓬山一角,青鸟沉沉地飞来,心中无限愁绪。
曾经记得相如的才华,罗帏深处秋尽之后,你才被冷落。
当时就怨恨你情感轻薄,如今想来,凄凉还比不上你。
请你替我做一只秋鸿,飞到遥远的故乡,寄去我的愁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客中怀友之作。词的上片着重描绘了江南春景的凄清寂寞,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起笔“粉絮轻吹,青梅始弄”二句,描写了春暮时节的江南景色。“粉絮轻吹”,即飞絮,是柳絮,也是比喻飘飞的花絮。“青梅始弄”,指早春时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末夏初之际,风轻轻地吹着,柳絮在空中飘飘荡荡,刚吐露的花蕾也刚刚开放,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但这一切美好的景色,却不能引起游子的喜悦,反而引起了他的惆怅,因为这种美景不能与他一起欣赏,只能独自面对。“水样轻寒,海红帘下谁禁?”二句,承上启下。“水样轻寒”,是进一步写江南春暮时节的气候特点。“海红帘下”,指美人帘下的美人。这句说的是帘下美人在春寒中独受冷遇,无法排遣心中的孤寂,只能叹息一声:“水样的轻寒,谁能承受!”此句承上启下,由柳絮飞花过渡到美人感叹。“桃花不似年时面”,“桃花”三句,承上启下,由美人的感慨再过渡到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上一句中的“海红”二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既表现了美人帘下的美人的寂寞无聊,也表现了游子的相思之苦。“甚江南、燕子重来,黯了红衿。”“甚”、“黯”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不但把燕子重来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而且也表达了游子对往事的回忆所引起的伤感之情。上片主要抒发了游子在江南春暮时孤独寂寞的心情。过片以后,词人又转入了第二层次的抒情。从“袖中花叶珍珠字”到“倩何人、为作秋鸿”,都是写对朋友的怀念。从“望蓬山一角”到“寄与愁心”,都是写对友人的眷恋。“袖中花叶珍珠字”,是说陈适兰寄来的书信,里面夹带着花瓣和珠宝,这正象征着陈适兰对作者的一片深情厚意。“曾记相如,罗帏病过秋深”二句,写陈适兰的才情和他对作者的深情厚意。汉武帝曾因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而对他产生感情。但最后却因为“一夕弃遗”而使武帝大失所望。这里借用这一典故,来表达作者对陈适兰的怀念和钦慕之情。“当时已恨风情薄”,意思是说,当初就怨恨陈适兰的无情薄意,现在想来,终究还是凄凉。“倩何人、为作秋鸿”,是说请谁来帮助自己作一只秋鸿,飞到远方的家乡,寄去自己的愁苦。“秋鸿”二字用得十分巧妙,它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是眼前所见之景,又是心中所想之事,同时,还暗寓了游子对友人的眷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拍有力,余音袅袅。“秋鸿”二字不仅表明了游子要飞回南方的愿望,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友人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