渍酒陶巾。钞诗段袄,泪红比烛还深。浅土稽山,谁从玉海钩沈。早将身作潇湘水,写红兰、万种愁心。
论词人、词是秋花,人是秋星。飘飘不尽凌云意,欠勒铭碣石,颂鼎汾阳,传唱人间,惟余散水珑玲。当年赌画旗亭壁,旧酒痕、犹在吴襟。剩今宵、夜雨灯前,独抱牙琴。
高阳台
渍酒陶巾。钞诗段袄,泪红比烛还深。浅土稽山,谁从玉海钩沈。早将身作潇湘水,写红兰、万种愁心。
论词人、词是秋花,人是秋星。飘飘不尽凌云意,欠勒铭碣石,颂鼎汾阳,传唱人间,惟余散水珑玲。当年赌画旗亭壁,旧酒痕、犹在吴襟。剩今宵、夜雨灯前,独抱牙琴。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渍酒陶巾:用酒洗过毛巾。渍,浸,沾。
钞诗段袄:穿印有诗句的丝织衣服。
泪红比烛还深:眼泪比蜡烛还要红。形容泪流满面。
稽山:地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南。
玉海:指东海,也泛指大海。
潇湘水:指湘江的水。潇湘地区指湖南。
秋花:这里指秋天的花。
秋星:指秋天的星星。
凌云意:形容志向高远。
勒铭碣石: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
汾阳:指唐代名相狄仁杰。
散水珑玲:形容清澈见底的水波。
赌画旗亭壁:指在酒楼中赌输赢,把画卷挂在墙壁上炫耀。
旧酒痕:指曾经喝过的酒留下的印记。
吴襟:即吴衣,指古代吴国(今江苏苏州一带)的衣服。
牙琴:乐器名,指弹拨乐器。
赏析:
《高阳台·咏月》是南宋辛稼轩所作词。这首词是作者对月亮的一种赞美和歌颂。全词意境清丽,风格雄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渍酒陶巾”三句,写主人公饮酒解忧,寄托哀思。“渍”,浸染;“陶巾”,即以酒浇湿的毛巾。主人公饮酒后,泪水如雨,比烛光还要红。“浅土稽山”,指故乡的土地。主人公离开家乡,来到异地他乡,思念故乡之情难以抑制。“玉海”,泛指大海;“钩沈”,比喻深奥难懂的学问,暗指诗人所从事的诗歌创作。诗人感叹自己的诗歌创作,如大海般深邃而富有内涵。
“早将身作”三句,写诗人将自己比作秋水般的湘江,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潇湘水”,指湘江之水,湘江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境内,流经湖南省多个城市,最终注入洞庭湖。这里的湘江象征着诗人的故乡。“写红兰”,比喻诗人用自己的才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万种愁心”,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论词人、词是秋花”几句,议论抒情。“凌云意”,意气风发,志向远大。“欠勒铭碣石”,意思是诗人的诗歌成就难以被世人所知,只能留在自己心中。“颂鼎汾阳”,指诗人的诗作受到人们赞扬和推崇。“传唱人间”,意味着诗人的诗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惟余散水珑玲”,意思是除了诗人自己的诗歌作品外,其他的作品都如同流水一般消散而去。“牙琴”,乐器名,指弹拨乐器。“独抱牙琴”,形容诗人独自品味诗歌的乐趣。
“当年赌画旗亭壁”四句,回忆往事并表达感慨。“旗亭壁”,指古时候酒店的墙壁上挂着招揽客人的画片或招牌,这里指酒楼。“旧酒痕”,指曾经喝过的酒留下的印记。“吴襟”,指吴地的衣裳。“牙琴”,指弹拨乐器。诗人回想起当年在酒楼中赌输赢,把画卷挂在墙壁上炫耀的情景。“旧酒痕”,暗指曾经喝过的酒留下的印记。“吴襟”,指吴地的衣裳,暗示着诗人怀念故乡的情感。
“剩今宵、夜雨灯前”两句,描写诗人在夜晚的雨中独坐灯前的情景。“今宵”,指今晚;“灯前”,指灯下的前面。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晚的雨中,独自品味着诗歌的乐趣。“独抱牙琴”,形容诗人独自品味诗歌的乐趣。
整首词通过描绘诗人饮酒解忧、抒怀伤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