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落了层层叶,碧云暗度秋老。八尺龙须,半帘月影,乍凉多少。今年特早。催满院、虫声又搅。井阑边、絮絮叨叨,也似向人恼。
鼓翼瓜棚上,饮露餐花,自能常饱。丝笼慢贮,挂房栊、最宜深悄。不为哀音,也容易、秋衾梦觉。隔疏窗、拌共夜雨,听到晓。

【注释】

凄凉犯:本名《秋蕊香》,又名《玉楼春》、《秋蕊香令》,是宋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牌,有单调、双调二体。

络纬(luò wì):昆虫,一种鸣虫。

梧桐:落叶乔木,叶子大如扇,花黄色,果实可榨油。

井阑边:井栏的边上,指井边的栏杆。

絮叨:唠叨。

【译文】

梧桐树叶一片片落下,碧云暗度秋日。

龙须帘半卷着月光,乍凉时候多少寒意?

今年秋天来得早,催满院的虫声又搅扰人心。

井边的栏杆旁,絮絮叨叨,也像人一样令人烦心。

瓜棚上鼓翼鸣叫,饮露餐花,自能常饱。

丝笼慢慢悬挂,挂到房栊深处最适宜。

不为哀音,也容易,秋衾梦觉。

隔着疏窗,与夜雨拌和,听到晓。

【赏析】

此词描写了一个秋末冬初时节的清冷寂寞的夜晚。开头三句写庭院中所见之景:“梧桐落了层层叶,碧云暗度秋老。”梧桐落叶,碧云暗渡,都是秋天的象征,也是词人此时心境的反映——秋天已经过去,冬天即将到来。“八尺龙须”,指高高的柳条,这里借以形容月影;“半帘月影”,则写出了月色朦胧,照不到全廊,给人以幽闭之感。“乍凉多少”,点出了季节转换之际,气候的骤变。

过片处“今年特早”四句,写秋虫的鸣叫声扰人清梦。“井阑边”句写秋虫的鸣叫声扰乱人的清梦,“絮叨”一词用得极为准确,生动传神地描绘出秋虫鸣叫的特点。

下阕主要写秋夜的景色以及秋虫的声音。“鼓翼”三句,写秋虫鸣叫时的样子,它们在瓜棚上鼓动翅膀,饮露食花,过着自足的生活。“丝笼慢贮”句写秋虫被捕捉后被囚禁在网罩中的情景,“挂房栊”句写秋虫被挂在屋檐下,“最宜深悄”句写秋虫发出的声音最适宜深夜寂静时分,“不为哀音”三句则是说秋虫鸣叫不会引起别人的悲戚情绪,反而容易使人入梦。“隔疏窗”三句,写蟋蟀在夜里和夜雨相伴,直至天明方休止。

此词通篇写景叙事,情景交融。前四句为景语,后四句则为情语,景物之中寓含着词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表现出词人的孤寂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词通过写一个秋末冬初的晚上,作者独自在院子里听到秋虫鸣叫的声音而感到寂寞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于孤独生活的感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