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丝,风细细。尽是消魂滋味。风细细,雨丝丝。相思十二时。
我忆君,君忆我。两意一无不可。君忆我,我忆君。愁肠似转轮。
【译文】
雨丝丝丝,风细细,都是惹人相思的滋味。风细细,雨丝丝。思念你十二时。
我思念你,你也思念我,两情相悦没有不可。你也思念我,我也思念你,忧愁的心肠好像转车轮。
【注释】
1.更漏子:词牌名。
2.忆云林:怀念云林。云林,指友人之代称或其字号。
3.十二时: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4.转轮:喻指愁肠难禁、愁思不已之意。
雨丝丝,风细细。尽是消魂滋味。风细细,雨丝丝。相思十二时。
我忆君,君忆我。两意一无不可。君忆我,我忆君。愁肠似转轮。
【译文】
雨丝丝丝,风细细,都是惹人相思的滋味。风细细,雨丝丝。思念你十二时。
我思念你,你也思念我,两情相悦没有不可。你也思念我,我也思念你,忧愁的心肠好像转车轮。
【注释】
1.更漏子:词牌名。
2.忆云林:怀念云林。云林,指友人之代称或其字号。
3.十二时: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4.转轮:喻指愁肠难禁、愁思不已之意。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给出注释,然后赏析。 “忆江南”:词牌名,属于《忆江南》词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回忆江南生活的作品,通过描写一幅幅江南水村的画面来表现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第一句点明主题
定风波 拟古 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 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 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 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拟古:仿效古人的词调而作的词。花里楼台:指在花丛中的楼台。看不真:指楼台里的景物模糊不清。绿杨隔断:绿杨柳把楼台隔开。倚楼人:站在楼上的人。谁谓:难道谁说。含愁:有愁闷。独:独自。一片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夏日听道初两儿读书 2. 翛然花木荫茅庵,一炷炉烟经半函。 3. 闲向窗前课儿女,微风晴日诵《周南》。 译文: 1. 在夏天的时候,我听着道士讲道,两个儿子正在读书。 2. 花木掩映下的茅草屋,一缕炉烟飘过半卷书。 3. 我悠闲地坐在窗前教导子女,微风和晴朗的阳光下诵读《周南》诗篇。 赏析: 此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 负米人行莎草径,论文客坐读书堂。 晚饭菜根香。 释义: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 背负着米回家的人走在沙草路上,有才学的人坐在书房里品读书籍。晚饭时,饭菜散发出淡淡的菜根之香。 注释: 1. 江南好:形容江南景色宜人。 2. 云影接山光:指云雾缭绕,山色相映。 3. 负米人行莎草径:指背着稻米的人走在沙质小径上。 4. 论文客坐读书堂:指有学问的人坐在书房中读书。 5.
鹧鸪天 九日 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 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 人易老,惜流年。 茱萸插帽不成欢。 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 注释: 1. 九日登高眼界宽:在重阳节这天登上高台,视野变得宽广。 2. 菊花才放小金团:菊花刚刚开放,就像小金团一样娇嫩可爱。 3. 毂纹细浪参差水:形容车轮的辐条像细密的波浪,参差不齐地排列在水中。 4. 佛髻青螺大小山
【注释】 群峰合:指山峰相连。 盘陀:山石突立的样子。 又谁:疑问词,意为“谁”。 长松:高大的松树。 【赏析】 《最高楼·题钱元昌山水》是一首咏景小词,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首句写山峰连绵不绝,直插云霄;接着写飞瀑流经其间,形成壮观的自然景观。这两句通过对山峰、瀑布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壮丽。
江南好,明月绿杨梢。 释义: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即在夜晚明亮的月光下,绿色的杨柳树梢上,月光洒满了整个村庄,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月光照在绿色的杨柳树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江南:指今天的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等地。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而闻名于世。 茅舍孤灯犹夜织,板桥流水暗生潮。 注释: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忆江南·其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江南好,如练暮江清。 注释:江南的景色美好,就像一条白色的绢带一样,暮色中的江水显得格外清澈。 2. 绕屋蒹葭秋露白,对门丘壑晚山明。 注释:屋前屋后长满了芦苇,秋天的露水让它们显得格外洁白;对面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清晰可见。 3. 闲话豆花棚。 注释: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坐在豆花棚下休息。
【注释】 竹簏:竹制的盒子。 生花:比喻花开得繁盛,如花一样美丽。 小年时:指农历腊月或正月。东风:春天的风,指农历新年。趁闹蛾天气:趁着春暖花开,热闹非凡的时节。 封姨:指宫女。此情知未:这种感情知道吗? 吴绫:一种丝织品,有花纹图案。点金帖翠:用金箔装饰,颜色翠绿。 清唱:唱得清脆悦耳。揭处:指打开门帘。 【译文】 像生花卉,被竹簏装来,多少如花似锦的。 小年时,春风正好,街头热闹非凡
【注释】静坐偶成:静坐时偶然写成的一首诗。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探得真源何所论,繁枝乱叶尽须删。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以“静坐偶成”为题,表现诗人在静夜独坐,冥思苦想中偶有所得,顿悟人生真谛的情致。首两句是说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经受住磨炼的勇气,要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样才能心无所牵,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第三句进一步说明,这种境界不是靠空谈得来的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井梧阴,庭树暝。 井边的梧桐树阴影斑驳,庭中树木已经暗淡。 - 井梧阴: 指井边梧桐树的阴影。 - 庭树暝: 庭院中的树木也显得昏暗,天色已晚。 2. 寂寂画栏人静。 画廊之中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 寂寂: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画栏: 指的是装饰有图画的长廊,常用于宫殿中。 - 人静: 表示周围非常安静,没有其他人的声音。 3. 蜡子焰,蟹衣筐。
诗句释义 1 小檀槽: 指乐器,檀木制成,通常用于琵琶等弦乐器。 2. 新捍拨: 指琵琶或类似乐器的新琴弦。 3. 弹就夜堂秋月: 在夜晚的厅堂中弹奏,月光如秋水般澄澈。 4. 银箭断: 描述音乐声如同箭一样锋利,突然中断。 5. 玉钗凉: 用玉钗触碰时感到凉爽,可能意味着冷风或者手指的寒冷。 6. 烛槃红泪长: 形容蜡烛燃烧时,泪水在烛盘上凝结成红色的痕迹,显得长久而哀伤。 7. 寒角动:
【注音】 更漏子(gèn lòu zhū):唐教坊曲名。 其三:第三首。 幔钩绳(miǎn gōu shéng):帷帐上系着的绳子。 复斗穗:指星斗。古人把斗柄与北斗星联系起来,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定季节。斗柄指向南方时,是夏季,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和斗勺相叠,形如斗状,所以称“复斗”。 寒夜美人半睡:指美女在寒冷的夜里,被惊醒后半坐半躺的样子。 云掩絮:云层遮住了柳絮。 月胧明:月光朦胧,隐隐约约
【译文】 灯前自己裁剪鲛丝和兽锦,灯下自己测量尺子和刀头。 晚来寒风多么刺骨啊,园中雾气薄,树木花落。 水面星影摇动池阁,山犬吠声,草虫鸣叫。 曲房内魂惊魂飞,魂灵在暗处颤抖。 【注释】: 1. 漏(lòu)子:古时的一种计时器,形如壶或盆,壶口刻有时辰,以铜为底,上覆斗,斗中盛水,壶盖扣于斗上,壶盖上刻有记时之字,故名。 2. 剪(jiǎn):剪裁,这里指缝制或裁剪。 3. 鲛(jiāo)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更”指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五刻,故称。“漏”指古代计时器,即铜壶滴漏,因铜壶中盛满水后,水从壶嘴流出,一昼夜共滴水七十二次,称为一更。“子”是词牌名的别体。“其”是第一的意思。 枣屏深,桦烛冷。 枣树屏风深,桦木蜡烛冷清。 复壁照人双影。 双层墙壁上照出人的两个影子。 鱼坠管,兽衔环。 鱼形的漏水管和兽形的漏水环。 一床衾枕单。 一张被褥和枕头。
【解析】 此诗为咏春景的词。上阕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下阕则以拟人化手法写杜鹃声哀婉动人。 “无数落花人不惜”,“不惜”指“人”对于落花的态度——不吝惜地将它们拾起,洗净、染红后献给自己,用以沐浴。 “胭脂不使作香泥”,“胭脂”指“人”用花来装饰打扮。此处指“人”不用鲜花做胭脂,而用它来做成泥土,即把花朵埋入土中做成肥料。 “莺掠去东西”,莺儿飞走了,不知飞向哪里。 “休絮乱,与丝齐”
【译文】 五更时分,风吹雨打,仿佛是零敲断打的钟鼓声。 残叶在风中摇曳,落花在空中飘荡,凄凉的来敲我的门。 雁阵南飞,声声入耳,传来了离人的一片伤心。 倚靠半枕,拥着孤衾,相思成疾不能成眠。 注释: 1. 五更风:指夜晚的风。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 三点雨:指夜晚的雨,三点指的是夜晚的时辰之一,即戌时,此时正是下雨的时候。 3. 零钟断鼓
【解析】 此诗为《更漏子》组词之二。“春风香,秋月弄”写景抒情。“断送十年残梦”点明主题。“如意曲,定情诗”抒发感情。“巫山高,湘水远”写景抒情。最后两句是想象之辞,寄托诗人的希望和理想。 【答案】 译文: 春风送来阵阵花香,月亮也似有意地在玩弄着我。 我苦苦地想了整整十年的梦,可如今却已像断了线的风筝,被无情地吹散了。 那支如意曲子,那首定情诗歌,都是我相思不自禁时所唱。 巫山之高,湘江之远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 露初凝:夜露刚刚凝聚,指清晨时分。 风渐起:风渐渐吹起了。 月到碧天如洗:月亮升起,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中,像被洗涤了一样。 深夜梦,少年心:夜晚的梦境,少年时的梦想。 沉吟误到今:沉思着直到天明。 秋将尽,愁难整:秋天即将结束,愁绪难以整理。 更被笛声勾引:笛声更加撩人,让人心神不宁。 千重水,万重山:形容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征人何日还:征人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赏析:
更漏子·月夜 画帘前,雕槛外。 月影欲来花碍。莲露寂,竹风清。 萝墙一半明。 剪灯媒,挥麈尾。 情绪不过如此。歌婉转,听飘摇。 谁人弄玉箫。 注释: - 画帘前,指女子的绣帘靠近画有花纹的窗槛。 - 雕栏外,指的是女子居住的楼阁的栏杆外面。 - 月影欲来花碍,描绘了月光与花朵相互映衬的景象。 - 莲露寂,形容露珠在莲花上静静地存在。 - 竹风清,描述了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清脆悦耳。 -
【注释】 花气袭人:花香袭人。 喜欲狂: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余香:留下芳香。 粤海炎天、燕京腊月:广东的夏季炎热,北京的冬季寒冷,这里泛指南方和北方。 从今休说小南强:以后不要说小南国了。 小南国:南宋时的小朝廷在南方的都城,这里泛指南宋王朝。 【赏析】 《浣溪沙·立春前三日咏盆中茉莉》作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冬,当时词人已59岁,在岭南任广右东路提举
《浣溪沙·立春前三日咏盆中茉莉》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此词首句点明时间,写在立春前三日咏盆中茉莉,次句写南北气候不同,立春杨柳未舒芽,洞中先见素馨花;三、四两句写柔风摇翠叶,满枝香雪缀琼葩,水仙气味略差些;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注释: - 南北从来气候差:指南北地区的气候相差悬殊。 - 立春杨柳未舒芽:立春时节,南方还是寒冷的冬末,而北方已是春天。 -
浣溪沙·咏双鬟猧儿【注释】: 两字柔憨作性情。十分妩媚特聪明。得人怜处是天生。 睡去拳拳堪入画,戏时小小可奇擎。娇音学吠未成声。 【赏析】: 《浣溪沙·咏双鬟猧儿》是一首描写双鬟猧儿(即猫)的词,通过描绘双鬟猧儿的神态、动作和声音等特征,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可爱而有趣的形象。全词共五句,每一句都通过对双鬟猧儿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作者对它们的欣赏之情。 “两字柔憨作性情
诗句 - 更漏子·忆云林:这是一首词牌名,“忆云林”则是题目。 - 柳烟柔,花影细:形容景色温柔、细腻。 - 谁解个中滋味:谁能理解其中的味道和意境。 - 乱愁绪,万千丝:形容思绪杂乱且多。 - 春光能几时:春天的光景能持续多久。 - 奈何君,惆怅我:无奈你,我只能独自感到悲伤。 - 有甚云为不可: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 惆怅我,奈何君:我只能因你而感到忧伤,无法自拔。 - 流年快似轮
《南乡子·云林招游三官庙看海棠》是南宋词人赵蕃的一首词。上片写春日游赏三官庙,下片抒写自己欲观海棠之愿而不得。全词以“云林”起兴,描绘出一幅云林山色与海棠花景交融在一起的画面。首句“正好看花天”,即指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百花吐艳的季节,正是观赏海棠的时候,所以作者想去看三官庙中那盛开的海棠花,却不料因下雨而没有实现,因此用“不果行”来表达自己遗憾的心情。 注释: 1. 云林:地名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风信”指风雨。“分付”是说让封姨不要扫落花瓣。“嫣然”本指女子笑的样子,此处借指海棠。“余酲”是说酒醉未醒。“晚更妍”是说傍晚时分,花朵更为艳丽。 【赏析】 此首《南乡子》写春游不遂而寄情于词的抒情之作。词人以拟人手法写海棠,把花拟人化成美人,生动传神,极富诗趣。全词风格清丽,意境优美。 上片起句“风信莫狂颠”,意为:风雨来临,不要狂为所欲为;“艳色能留几日鲜”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