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招凉,冰纨织素,新裁别出良工。
竹劈湘江,排来琐骨重重。
置君怀袖常披拂,似半轮、明月当空。
更随人,宜卷宜舒,异样玲珑。
踏青俊侣曾携手,爱聚头名好,着意怜侬。
娇靥平遮,远山微露眉峰。
锦囊贮后情偏重,谩愁佗、捐弃秋风。
寄相思,九折柔肠,宛转差同。

【注释】

高阳台:本名《高闺秋思》,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

翠羽招凉,冰纨织素,新裁别出良工。竹劈湘江,排来琐骨重重。

置君怀袖常披拂,似半轮、明月当空。更随人,宜卷宜舒,异样玲珑。

踏青俊侣曾携手,爱聚头名好,着意怜侬。娇靥平遮,远山微露眉峰。

锦囊贮后情偏重,谩愁佗、捐弃秋风。寄相思,九折柔肠,宛转差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的思夫之情的词。词的上阕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下阕则写女子对丈夫的怀念。整首词语言清丽,意境幽远。

全词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主要写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男子的爱恋。第二部分(后三句),主要写女子与心爱之人在春日里一起踏青游玩的情景。第三部分(后六句),主要写女子因丈夫的离去而独自相思的孤寂情怀。全词以“相思”为主题,通过女子的自述,表达了她内心的苦闷与哀伤,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高阳台 摺叠扇”为全词的引子,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翠羽招凉,冰纨织素,新裁别出良工。”这几句描述了女子手中所持之扇的质地、颜色和形状。“翠羽”、“冰纨”、“织素”分别指扇面用翠鸟羽毛、冰块做成的扇骨和丝绸制成的扇面;“新裁别出”指的是扇子是由精巧手艺的工匠亲手制作的。这些细节描绘了扇子的华丽和珍贵,也暗示了扇子与女子之间的特殊关系。

“竹劈湘江,排来琐骨重重。”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扇子的制作过程。将竹条劈开,排列成如同湘江之水的波纹状,再将其制成细密的扇骨,层层叠叠,宛如重重叠叠的山峰。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扇子的精致和美观,也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置君怀袖常披拂,似半轮、明月当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扇子与女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将扇子放置在妻子的怀中,常常被她抚摸。就像一轮明亮的月亮悬挂在空中一样,象征着女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牵挂。

“更随人,宜卷宜舒,异样玲珑。”这几句描述了扇子的使用情景。无论是展开还是收起,它都显得格外精致玲珑。这反映了女子对丈夫的依恋之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到丈夫,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抚摸那把扇子。

“踏青俊侣曾携手,爱聚头名好,着意怜侬。”这几句则描述了女子与心爱之人一起出游时的欢乐场景。他们手牵手漫步在春天的花丛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女子对这种美好的时光充满感激和珍惜,同时也表现出了她对丈夫深深的眷恋之情。

“娇靥平遮,远山微露眉峰。”这两句描述了女子的面容之美。她的脸颊娇嫩可爱,仿佛遮住了远处的山峰;而眉毛则隐约可见,透露出一丝神秘的魅力。这种独特的美貌使得女子更具有吸引力,也让她更加渴望与丈夫团聚。

“锦囊贮后情偏重,谩愁佗、捐弃秋风。”这几句则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未来的期望和担忧。她希望丈夫能够记住自己的心意和感情,不要像秋风般轻易地放弃这段美好的时光。这反映了她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期待。

“寄相思,九折柔肠,宛转差同。”最后这几句则是对全词的总结和升华。女子通过手中的扇子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而这种情感也贯穿了她与丈夫共同度过的每一刻。她希望这份相思之情能够长存不息,成为两人之间永恒的纽带。

整首词以“高阳台 摺叠扇”为题,通过对扇子的描述和女子的内心独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