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铃声曳马,帽影笼鸟,踏遍庚邮。
廿载京华芦,惯挝来绣陌,捎过芦沟。
断肠几多,春色青上柳梢头。
戏折向章台,珊瑚换处,一样丝柔。
归休。
付驴背,笑得得吟鞍,诗瘦于秋。
老策龙筇杖,忆春风红杏,谁勒长楸。
战云只今如梦,投不断江流。
且短笛横吹,斜阳巷陌呼饭牛。
诗句释义
1 鞭:这里的“鞭”应是指一种象征或标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行旅、工作或者某种身份的标识。在古代中国,鞭常常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记铃声曳马,帽影笼鸟:描述了一种情景,铃声伴随着马匹行走,帽影覆盖着鸟儿。这里的铃声和帽影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影子或者是他所看到的其他人的影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 踏遍庚邮: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邮传系统,这里指代的是邮递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邮递工作的辛苦与敬意。
- 廿载京华芦,惯挝来绣陌,捎过芦沟:这里的“廿载”指的是二十年,而“京华芦”和“绣陌”分别指的是京城(北京)和繁华的道路。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二十年来在北京的生活经历。
- 断肠几多,春色青上柳梢头: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柳树的颜色由黄变绿,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感慨。
- 戏折向章台:章台是古代长安城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地方偶遇了某个人或者某种情景。这里的“戏折”可能表示诗人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偶遇。
- 珊瑚换处,一样丝柔:这里“珊瑚”可能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柔软的东西,而“丝柔”则直接描述了这种柔软。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柔软事物的欣赏和怀念。
- 归休:可能表示诗人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一下。
- 付驴背,笑得得吟鞍,诗瘦于秋:这里的“笑”可能是形容诗人心情愉悦的样子,而“吟鞍”则可能表示诗人骑着驴子四处走动,享受旅途的乐趣。而“诗瘦于秋”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秋天更加喜欢诗歌,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变化使得诗歌有了更多的灵感。
- 老策龙筇杖,忆春风红杏:这里的“老策龙筇杖”可能表示诗人已经年迈,需要依靠拄杖行走。而“春风红杏”则可能指代春天的景色和活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 战云只今如梦,投不断江流:这里的“战云”可能表示战争的气氛,而“如梦”则表示这种感觉就像是梦境一般虚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感受。
- 且短笛横吹,斜阳巷陌呼饭牛: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可能在夕阳下吹着短笛,呼唤着牛回家吃饭。这可能代表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