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多情者。
为名花、香熏丝绣,深深拜下,一朵灵葩才子笔,十幅鸾笺挥洒。
便不许、芳华雕谢。
微雨愔愔帘底坐,替美人、小影临风写。
红烛冷,填词罢。
工愁我亦真无奈。
怕人闲、丁香未结,海棠先嫁。
莫唱江南肠断句,只恐闻歌子野。
更十万、金铃谁借。
惆怅碧桃天上种,枉瑶台、小谪真无价。
绛树外,花开也。

【注释】

贺新郎·五首其四:贺新郎词牌名。

“谁是多情者”,谁又是真正多情的人呢。

“为名花,香熏丝绣”:因为名花,香气熏染了绣着花朵的丝绸。

“深深拜下”,深深地拜下去。

“一朵灵葩才子笔”:这朵花是才子用笔触描绘出来的。

“十幅鸾笺挥洒”:十张鸾凤图案的纸张上挥洒自如地写满了诗篇。

“便不许,芳华雕谢”:即使不允许它凋谢,它的美丽也如同精美的雕刻一般容易消逝。

“微雨愔愔帘底坐,替美人、小影临风写”:在细雨绵绵的夜晚,我在帘子底下静静地坐着,替那美丽的人儿在风中留下倩影。

“红烛冷,填词罢”,蜡烛已经燃到快要烧完的时候,填词的活儿也该结束了。

“工愁我亦真无奈”:因为我太忧愁,真的有些无可奈何了。

“怕人闲,丁香未结,海棠先嫁”:害怕别人来欣赏,因为丁香花尚未结出花儿,而海棠却早早地开放了。

“莫唱江南肠断句,只恐闻歌子野”:不要唱歌唱得让人感到心碎,只怕听到《子夜吴歌》那样悲凉的曲子。

“更十万、金铃谁借”:还有那价值连城的金铃,又有谁能借用呢?

“惆怅碧桃天上种,枉瑶台、小谪真无价”:可惜碧桃花儿生长在天上,白白浪费了瑶台仙界的一片清净之地。

【赏析】

这首《贺新郎》是南宋诗人辛弃疾晚年的作品。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冬,当时作者已年过半百,隐居带湖之滨,与世隔绝。全词以“多情”为主题,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和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无限惆怅。

上片起首三句说,有谁能像名花一样被人们精心呵护呢。名花之所以受人呵护,是因为名花芳香,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那些被人精心呵护的名花,又总是被人们赞美为才子佳人的象征。接着两句具体描写了名花被呵护的情景:人们不仅在名花面前恭敬地跪拜,还挥笔题诗。这些诗词写得如此美妙,以至于人们不愿意看到名花凋谢的景象。

过片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名花被呵护的具体表现:人们在细细品味着名花香之后,还坐在室内静心写作。这样看来,名花似乎比任何人都要幸运。可是,词人却并不这么想。他担心的是,那些名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了。

“微雨”两句写词人的内心感受。他站在室内,望着窗外飘落的春雨,为那些名花感到惋惜。他想象那些名花被雨水打湿后的样子,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他担心那些名花会因为雨水的浸泡而变得憔悴不堪,无法再展现出自己的魅力。他甚至担心那些名花会因为雨水的侵袭而过早地凋零。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重点所在。词人说,如果能够将那些名花移植到天上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它们就能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到更加宁静美好的环境了。然而,他又摇了摇头,表示自己的想法并不现实。因为那些名花原本就是生长在天上的仙草,它们的根须早已扎在了地上。

【译文】

谁又能像我这样多情呢?

为了名花,我虔诚地向它鞠躬致敬;它是用笔触绘制出来的啊!

十张鸾凤图案的纸张上挥洒豪情万丈的诗句。

我不愿看到它凋谢,哪怕是一点点芳华的消逝。

春雨潇潇,我在帘幕后默默守候,为那个美人临风书写倩影。

红烛即将燃尽,词作也该结束了。

多愁善感的人啊,我真是无法解脱。

生怕有人唱起《子夜吴歌》,只怕听到《子夜吴歌》。

还有那价值连城的金铃,又有谁能借用呢?

可惜碧桃花儿生长在天上,白白浪费了瑶台仙界的一片清净之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