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作记曾兹夕,探幽快乘清兴。
皓月中天,秋光似水,路入风篁支径。
山空夜静。
爱行路松香,漱来泉冷。
流水声中,隔林依约度疏磬。
今宵风景未减,只潇斋寂坐,尘念都屏。
兰纸书成,蜡光透入,净几明窗相映。
盈盈照影,想此月清晖,古人同领。
问月何如,一般清味永。

【注释】

《齐天乐·太虚作记曾兹夕》是南宋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月夜探幽,下阕写兰灯照影。全词以月色为线索,将月下寻幽、静坐思远、书成对月、清光映窗等画面,层层展开,意境清雅,含蓄深沉,有“清空骚雅”之致,堪称词中佳品。

【赏析】

《齐天乐·太虚作记曾兹夕》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作者在月夜中寻幽访胜的经历和感受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上片首句点明时间是在月下。“太虚”三句,写探幽乘兴的情景。“皓月”二句,承“探幽”而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月光的皎洁。“路”字承上句“探幽”,表明作者所去之处,乃山林之中的小径。“风篁”三句,描写山中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结拍“漱来”二字,既见泉声,又含风动竹叶之声。“流水”,即溪流。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喜爱山居生活之情。

下片起首“今宵”,与上片中的“太虚”“探幽”呼应,说明作者今夜仍在寻幽访胜。“寂坐”,即独坐。此言独坐于萧斋之内,而尘念都屏,心境恬淡,无杂无扰地欣赏着眼前景物。“兰纸书成”,言已将书信写成。“蜡光透入”,指蜡烛的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照亮了书房。“盈盈”,明亮的样子。此言明月之光,洒在身上,显得明亮如洗。“想此月清晖”,即想象此时此地的月光照得多么明亮。“古人同领”,意谓古人也曾领略过这美景良辰,并为之倾倒或留连忘返,而今日自己也与古人共同欣赏。结尾两句,由月色联想到月亮本身。“问月何如”,“何如”,如何的意思。“一般清味永”,即问月的味道如何,但说月的味道一样,其清冽的清香可以永久存在。言虽如此,却仍不禁要赞叹不已。

这首词通篇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显示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