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排闼入,画帘高卷秋阴。
西风芦鲙耐人寻。
天涯呖遍,依旧故人心。
笛声频唱江南好,却怜景物萧森。
烽烟寂处漫登临。
吴山楚水,霸气易消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1)

“万里长江排闼入,画帘高卷秋阴”:意思是说长江的波涛万里奔腾而来,好像推门而入,画有秋阴的窗户被推开。这一句写诗人站在江边,远望长江浩荡东去,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排闼入”形容江水奔涌直下,势如破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秋阴”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这里指窗帘上挂着的一幅图画。“排闼入”用一“排”,字少而意丰,写出了长江之壮阔、浩瀚;“秋阴”二字则描绘出一幅深秋的江楼秋景图,画面静谧,幽雅。

(2)

“西风芦叶耐人思”:意思是说秋天的西风吹过芦苇叶儿,令人不禁思念。“西风”点出了时间,点出了地点,西风又带来了秋天的气息,秋风萧瑟,让人感到凄凉。“芦叶”指的是芦苇,“耐人思”说明诗人在西风中看到了芦叶,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同时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3)

“笛声频唱江南好,却怜景物萧森”:意思是说笛声不断唱响着南方的美好,但更令人怜悯的是眼前景物萧条,荒凉冷落。“江南好”是说江南景色美好,使人喜爱。“萧森”指萧条冷落。这两句是说,虽然诗人对江南美景十分向往和热爱,但是眼前的景色却是萧条冷落,令人伤感。

(4)

“烽烟寂处漫登临”:意思是说烽火台已经沉寂,没有人烟,所以可以随意登上楼去游览。“烽烟”指的是边疆战争时的警报,“寂处”表示无人居住的地方,没有战争的干扰,可以随便游玩。这一句是说诗人来到江楼,登临楼阁,观赏风景,心情十分畅快。

(5)

“吴山楚水,霸气易消沉”:意思是说吴山和楚水,曾经雄霸天下,现在却被消沉了。“吴山楚水”指的是吴国和楚国。这两句是说,曾经威震四海的吴国和楚国,如今已经衰落下去。这一句是说诗人感慨历史兴衰更替,感叹国家的强盛与衰败。

【答案】

译文:

万里长江奔腾而来,像推开门一样进入我的家门,我拉开画帘,看到秋阴笼罩下的江楼。西风阵阵吹来,吹得芦叶沙沙作响,让我想起故乡的人。

那悠扬的笛声不停地唱着江南好,然而我却更怜惜眼前萧瑟冷落的景象。边疆战争已经平息了,烽火台已不再响起警报声,所以可以任意登临楼观景。

吴山楚水曾雄霸天下,如今已被消沉下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