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罨空蒙,万绿丛中。
亭亭遥认木棉红。
怕是离人迷望眼,特地撑空。
鸳瓦冷欺侬。
叠嶂云峰。
车尘鞭题盼无踪。
春梦家家谁唤醒,萧寺疏钟。

【诗句解析】

  1. 烟雨罨空蒙:描述一幅被烟雨笼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2. 万绿丛中:形容树木众多,绿色植被覆盖了整个画面,突出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3. 亭亭遥认木棉红:通过“亭亭”来形容花木挺拔的姿态,而“遥认”则表达了对远方事物的识别和感知。木棉花红艳欲滴,成为这幅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色彩。
  4. 怕是离人迷望眼:诗人猜测那些因离别而心情忧伤的人会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感到迷惑,甚至可能因此而更加感伤。
  5. 特地撑空:这里用“撑”字描绘出木棉花盛开时枝条繁盛的景象,如同支撑着天空一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6. 鸳瓦冷欺侬:这里的“鸳鸯瓦”可能是指古代建筑中的装饰性瓦片,它们在冷清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而“冷欺侬”则传达了诗人感受到的一种寒冷或孤独的情感。
  7. 叠嶂云峰:形容山峰重叠,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深远、高远的感觉。
  8. 车尘鞭题盼无踪:这里可能是在描写诗人自己骑马出行的情景。他带着马车行驶在乡间道路上,挥鞭前行,但希望所到之处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始终无法实现。
  9. 春梦家家谁唤醒: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如同一场春梦。诗人不禁感叹,在这个美好时刻,又有谁会去唤醒那些沉睡的梦境呢?
  10. 萧寺疏钟:最后一句“萧寺疏钟”可能指的是一座寺庙中的钟声,它悠扬而遥远,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

【译文】
烟雾蒙蒙笼罩着天空,万绿交织成一片森林。
我在这丛中远远地认出了红色的木棉花,仿佛是离人眼中迷离的风景。
或许是特意为了这番景色而撑开空空的天空。
层层叠叠的山峰上云雾缭绕,马车扬起尘埃,我期待着能留下深刻的印记。
春天的美梦,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其中,又是谁在清晨的钟声中醒来呢?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烟雨”、“万绿”、“木棉花”等,通过这些元素的交织使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描述,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诗人通过对“烟雨”和“万绿”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朦胧而美丽的春日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人通过“亭亭”“遥认”“木棉红”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亭亭”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木棉花挺拔的姿态,而“遥认”则让人联想到远处的美景仿佛近在眼前。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诗人还通过对“特地撑空”和“鸳瓦冷欺侬”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意境和深度,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和内涵。

诗人通过对“春梦家家谁唤醒”和“萧寺疏钟”等词语的引用,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思考性。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也让人们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