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夕阳筇笠果幽寻,莫负好旗亭。
引平泉花竹,生香不断,着处秋痕。
罨画半奁凉瞑,鱼梦聚芦根。
旧日题红地,活水流云。
人与西风是客,载荷筒酒苦,重款青尊。
渐苎衣疏索,霜黯拾蓬萤。
怅韦郎、清愁似织,换秋眉,新绿与山分。
沉吟久,一星窥塔,红树斜门。
注释:
八声甘州:一种曲牌名。此词是作者于癸亥年(1433年)七月既望夜,即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与好友袁兰村登江亭时所创作的词。
趋夕阳:迎着落日余晖。筇笠:竹杖和草笠。果幽寻:果真在幽深之处寻觅。
引平泉:引用古人的典故或诗句。花竹:指花卉、竹子,此处泛指自然景物。生香:散发香气。
罨画:绘画。半奁:半边屏风。凉瞑:凉爽的傍晚。鱼梦聚芦根:像鱼儿一样聚集在水草间,形成美丽的景致。旧日题红地:指过去曾经在红色地面上题字。活水流云:流动的水和飘动的云雾。
载荷筒酒:指携带一罐美酒。重款青尊:重新斟满酒杯。
渐苎衣疏索:渐渐感觉到衣衫已经变得宽松稀疏。霜黯拾蓬萤:在昏暗中捡起了蓬蒿中的萤火虫。
怅韦郎:感叹自己像古代的韦郎一样。韦郎:唐代韦应物。清愁:深深的忧愁。织:编织。秋眉:秋天的眉毛。新绿:新的绿色,春天的景色。与山分:仿佛与山峦分开。
沉吟久:沉吟了很久。一星窥塔:一颗星星偷偷地窥视着佛塔。红树斜门:红色的树木斜倚在门前。
赏析:此词为作者与好友袁兰村于癸亥年(1433年)七月既望夜在江亭相约饮酒时的所见所感而作。
上阕写景。起首二句写夜景,“趋”字点明时间,“趋夕阳”四字则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的画面。接下来三句写登山赏月之乐,“略无尘秽”,可见其心之澄澈;“同袁兰村登江亭”,则说明此次游赏的对象是江亭,地点是在江边。“趋夕阳”“引平泉”、“生香不断”、“着处秋痕”等词语都生动地刻画了江亭周围的景物之美。“罨画半奁凉瞑”一句写江边景色,营造出一幅宁静的山水图。
下阕抒情。“人与西风是客,载醪持酒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漂泊无定、世事无常的感慨。“渐苎衣疏索,霜黯拾蓬萤。”“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苎衣疏索”则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从初夏到深秋,衣衫逐渐变薄。“霜黯拾蓬萤”则是写在夜晚寻找萤火虫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孤独的心情。
“怅韦郎、清愁似织,换秋眉,新绿与山分。”这三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惆怅”、“清愁”、“新绿”等词语都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伤感情绪。“一星窥塔,红树斜门。”最后两句写景,用星星、红树、斜门来表现江亭周围的美景,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通过对江亭夜景的描述和对人生感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