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届中元矣。
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
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
悄背著、红墙流涕。
惨不成行西苑柳,奈秋来、是物犹如此。
能禁得,几场雨。
总调姜橘徒然耳。
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
亟倩兰陀张净馔,抛作贝多罗子。
早勘破、人间生死。
觉路莲灯飘万盏,尽胭脂、倾向银塘里。
化一片,彩霞起。
注释与赏析:
节届中元矣。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
- 注释:节日临近中元节了。在城门的边上,新画的冷云,像明丽的丝绸一样叠在一起。
- 赏析:诗人用“冷云”和“明罗”两个意象描绘了中元节时的景色,冷云象征着阴霾,而明罗则代表着晴朗的天气,两者形成对比。同时,“明罗”也隐含着一种华丽和精致的美感。
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
- 注释:朝廷散会后,众官员纷纷议论着各种事情,但我却静静地凝望着这一切。
- 赏析:这里通过“朝罢千官纷笑语”描写了一个繁忙的场景,而“知我凝情有几”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他并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而是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冷静。
悄背著、红墙流涕。
- 注释:悄悄的背影靠着红墙,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是为了某种原因(如对国家或人民的忧虑)而感到悲伤,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无法抑制。“红墙”可能象征着宫廷或权力中心,而“流涕”则直接表达了他的情绪。
惨不成行西苑柳,奈秋来、是物犹如此。
- 注释:秋天到了,西苑里的柳树已经变得凄凉,难以成形,这让人感到无奈。
- 赏析:这里的“西苑柳”可能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柳树,它们在秋天往往显得凋零而萧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能禁得,几场雨。总调姜橘徒然耳。
- 注释:即使能够抵御几次雨水的侵袭,终究还是徒劳无功。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无常变化的认识。他认为即使是再大的本领和努力,也无法完全掌控或改变这些变化,从而传达了一种对命运无常的认识和接受。
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
- 注释:思绪万千,灵魂似乎也在颤抖,这条路有三千公里那么长。
-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魂来”和“路三千里”等意象,表达了他对未知旅程的恐惧和担忧。这种情感既体现了旅途的艰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亟倩兰陀张净馔,抛作贝多罗子。
- 注释:急切地希望借助佛法的力量净化心灵,将灵魂抛向遥远的贝多罗子。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解脱和心灵净化的渴望。他通过寻求佛家的教义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这是一种对宗教和精神信仰的追求。
早勘破、人间生死。
- 注释:早早地就明白人生的苦短和无常。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生短暂,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应该珍惜当下,把握生命的每一刻。
觉路莲灯飘万盏,尽胭脂、倾向银塘里。
- 注释:在这条通向涅槃的道路上,无数的莲花灯飘洒而下,最终都流向了银色的池塘。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莲灯”和“胭脂”(可能指佛教中的舍利或其他象征性物品)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境界。莲花灯象征着修行的成果和智慧的光芒,而胭脂则暗示了美丽但短暂的生命过程。整句诗传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