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隔岁,预商量、赏玩来年元夕。
燕未衔将泥便软,糁遍莲钩綦迹。
满院烧红,九衢漾碧,万斛幽辉湿。
东风几阵,暗吹此事成昔。
今夜潋滟深杯,玲珑低唱,难把愁兵敌。
误了玉梅花底约,只做凤城羁客。
归路三千,春宵十五,谁递他消息。
旧家何处,月华人面同白。
【注释】:
念奴娇·长安元夕和家山农倡和原韵:一种词牌名。
①寻常隔岁,预商量、赏玩来年元夕。隔岁:隔一年的光景。
②燕未衔将泥便软,糁遍莲钩綦迹:燕子还未衔泥就把软的地方填上,把莲钩的丝线染得满院都是了。
③满院烧红,九衢漾碧,万斛幽辉湿:满院子里都映红,大街小巷都泛出绿色,万斛深紫色的光辉在湿润中显得格外鲜艳。
④东风几阵,暗吹此事成昔:东风一阵一阵吹,使这一切变得像往日一样。
⑤今夜潋滟深杯,玲珑低唱,难把愁兵敌:今夜我端着酒盏,轻轻地唱歌,但无法抵挡愁思的侵袭。
⑥误了玉梅花底约:错过了在玉梅树下的约会。
⑦只做凤城羁客:只当自己是京城的游子。
⑧归路三千,春宵十五,谁递他消息:归去的路有三千条,元宵之夜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是谁传给我这个消息呢?
⑨旧家何处,月华人面同白:旧日的家乡在哪里,月光下的人和脸都变白了。
【赏析】:
此词为《念奴娇·元夕》词。这是一首和词。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对元夕节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词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深沉。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寻常隔岁,预商量、赏玩来年元夕” ,开头三句交代时间,点明题目。“隔岁”,即隔一年的意思。“商量”,是指作者与家人商量过元夕节的赏玩安排。这里既点出元夕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又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自然引起人们的喜爱之情,故“预商量”以显示这种喜爱之情。
“燕未衔将泥便软,糁遍莲钩綦迹。”这两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燕子还未衔泥就把软的地方填上,把莲钩的丝线染得满院都是。这里的“燕未衔将泥便软”,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的情景,燕子在春天飞回来时,嘴里叼着泥巴,把软的地方填上。而“莲钩的丝线染得满院都是”,则描绘了元宵节晚上灯会的景象。灯会上,灯彩交织,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满院烧红,九衢漾碧,万斛幽辉湿。”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这几句写得很具体很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里既写了灯光,也写了灯火辉煌的夜景;既写了花灯的绚丽多彩,也写了灯火辉煌的美景。同时,“万斛幽辉湿”还写出了灯火辉煌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灯会现场,感受着那热烈的气氛。
接着词人由元宵节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感情:“东风几阵,暗吹此事成昔。”东风几阵,暗吹此事成昔:春风阵阵吹拂,使一切都变得像往日一样。这里的“暗吹”一词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现了风的力量之大,也表现了时间的无情。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今夜潋滟深杯,玲珑低唱,难把愁兵敌。”这三句词进一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这几句话写得十分细腻生动,使人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歌声,看到了那欢乐的场景。但是,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一颗愁苦的心在跳动。
“误了玉梅花底约,只做凤城羁客。”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参加玉梅宴而感到遗憾的心情。这里的“玉梅宴”,是一种宴会,据说是唐代宫廷中的一次盛大的宴会。而“误了”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宴会的向往和期待。
“归路三千,春宵十五,谁递他消息。”这几句词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归路三千”,既指诗人回家的道路,也指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最后一句“旧家何处,月华人面同白。”这句词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元宵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