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邱石上,记曾经、看过几场秋月。
锦队花城浑不夜,一缕歌喉如发。
此际他乡,故人对酒,一倍关情切。
为欢休晚,中原军鼓初歇。
渐觉帝阙寒生,天街露悄,醉把双眸豁。
地界袁曹多战鬼,危语头须成雪。
萧瑟西风,凄凉北里,雁柱筝都折。
霜螯饱啖,不知前路愁绝。
【注释】
虎丘:在苏州西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锦队花城浑不夜:形容虎丘山的景色美如锦绣。
帝阙:皇宫。
袁曹:指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和文天祥。
霜螯:指螃蟹。
北里:指北方地区。
霜螯饱啖:意即螃蟹吃足了蟹黄,饱食一顿后不知前路有愁。
【赏析】
本词为词人与友人在虎丘赏月饮酒,抒发对家乡故土之怀念及国事忧虑之作。全词语言豪迈,风格沉雄,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上片写虎丘秋月美景。“虎邱石上,记曾经、看过几场秋月。”首句开门见山,点明虎丘。虎丘是苏州著名景点,山上多石,形如虎踞,故称“虎丘”。虎丘以山水著称,尤以秋月为胜。“锦队花城浑不夜,一缕歌喉如发”,两句用典,锦队花城,比喻秋天的景色,浑不夜,说明秋天的夜晚也如同白天一样明亮。缕歌喉如发,形容歌声嘹亮。这两句写出了虎丘秋天的夜景之美,令人留连忘返。
下片抒写词人对故土的思念及国事的忧虑。“此际他乡,故人对酒,一倍关情切。”“此际”,此处。他乡,指外地,这里指杭州。词人与吴天章、彭中郎、周子俶等人一起在虎丘赏月饮酒,此时词人心中充满了忧愁。“为欢休晚,中原军鼓初歇。”“中原”指南宋王朝。词人认为,现在应当趁着中原军队停止战鼓之时,好好欢宴一番,然而自己却身在异乡,不能与故土亲人团聚。这种思归之情十分强烈。
“渐觉帝阙寒生,天街露悄,醉把双眸豁。”“帝阙”指皇宫,词人觉得皇宫里的天气开始转凉,天街上的露水也悄然消失了。“醉把双眸豁”,喝醉之后,双眼失神。这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地界袁曹多战鬼,危语头须成雪。”词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晋书·桓温传》:“谢安年少时,请温于东山,宿便共寝。夜半,呼谢还,命执手板,大言曰:‘汝欲何?’谢笑去,既明,悔之。于时谢玄西镇会稽,谢万居门下省,未差除,专事聚敛,广求货殖。温问主簿王胡曰:‘当取钱十万以遣诸觅者乎?’胡曰:‘不知深浅。’温曰:‘但莫令过吾耳!’”二是《世说新语·言语》:“(殷)浩每对人道‘四王八公’……殷遂深弘其义,作五誓文,乃更举《尚书》‘群辟罔不臧’之义,自任三十条。”袁曹,指北宋时的岳飞、文天祥等人。这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对这两位爱国者的敬仰之情和对他们遭遇的悲悯之意。
“萧瑟西风,凄凉北里,雁柱筝都折。”“萧瑟西风”是指秋风萧瑟,凄凉北里则是形容北方地区的凄冷荒凉。“雁柱筝都折”是指北方地区的战火不断,使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词语言豪迈,风格沉雄,意境开阔,气势磅礴。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