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云妒月,甚无情、掩却盈盈十五。
赖是今年秋带闰,还有中秋一度。
二八清光,隔宵晴意,不料团圞吐。
移来墙角,疏桐犹滴圆露。
谁似太白诗豪,相邀对影,同此天涯路。
我欲举杯瓶已卧,拚得不眠倚树。
椒馆虫吟,竹门风过,静听翻疑雨。
沉沉永夕,素娥相傍无语。
【解析】
此词是作者在中秋夜与友人赏月,因有感而作。上片写中秋月色之美及赏月之人的心情。下片写赏月之情及对好友的想念。全词以“见月”为题,由赏月生情,层层推进,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答案】
译文:
狂云嫉妒月亮,它为什么无情地遮住十五的圆月呢?
好在今年秋季闰月,还有中秋一次明月。
二八清光,隔宵晴朗的意态,却没想到团圞(指月亮)吐出。
移到墙角,疏桐树仍然滴着圆圆的露水。
谁比李白诗豪,相邀对影,一同行走在这天涯路上?
我欲举杯,瓶已卧倒,拚得不眠倚靠在树上。
椒馆虫吟,竹门风过,静听翻疑雨声。
沉沉的永夕,素娥(嫦娥)相傍无语。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夜与友同赏月的词。上片写赏月之佳处,下片抒赏月之后之感。
起首两句说,狂云嫉妒月亮,掩去了十五圆月。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的景象。“赖是今年秋带闰”,又点明是中秋之夜。“还”字表明,虽被狂云遮挡,但并未完全遮去明月。
三、四句写月光照到院中的梧桐树上,洒下一地圆月般的露珠。这两句描写了月光洒向大地时所呈现出来的优美画面,也表现出赏月者此时的心情。
五、六句写诗人与友相邀一起赏月的情景。“太白”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的诗歌才华横溢,与友人赏月时,他挥笔赋诗,与友共饮,其乐无穷。
七、八句写诗人饮酒赏月,酒已醉倒,却仍倚树而立,不肯离去。“瓶已卧”,说明喝得不少;“拚得”,说明醉得不醒人事。“倚树”二字,更显出诗人赏月时的兴致高昂,不愿早归的样子。
九、十句写诗人与友同赏明月后,感到寂寞难耐,便想邀请朋友来家做客。“椒馆”指诗人家中的一个小房间,“虫吟”、“风过”、“翻疑雨声”等语,渲染了幽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月怀人。“素娥”即嫦娥。古人常以她为月亮的化身。“无语”,既表现了嫦娥的孤独,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惆怅。整首词情景交融,抒情成分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