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诗句释义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翻译
在东风和细雨的笼罩下,暮色中带着寒意;我在涿州一座小旅店里,对面墙上挂着一灯,是夜幕下的孤独守候。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作品,但无法得知作者是谁,这幅画被精心地复制下来,但却不留名。
我想起了绎山的枣木,它依旧坚固且称誉;再想到泰山的石刻,那更是精致无比。这幅画已经流传了三千年,而其中的文字更是经历了四百四十四个春秋。我想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再次见到这样的铭文。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珍品的欣赏和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在风中摇曳的灯光和壁间的作品,也通过“惜秦碑、摹好不留名”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家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尊重。
诗中的“绎山枣木”和“泰山石刻”不仅是自然和文化的象征,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对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的赞颂,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