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阁,落日在檐楹。
钟鼓报新晴。
玉骢嘶罢飞尘起,皂雕没处冷云平。
且销忧,千里目,异乡情。
望不尽,军都关一面。
流不尽、桑干河一线。
南北路,短长亭。
寒沙莫辨芦花白,秋霜未脆柳条青。
步踟蹰,松阴转,月华生。
【注释】
1、珠阁:佛寺。
2、檐:屋檐,指寺庙。
3、钟鼓:寺庙中的报时乐器。
4、玉骢:骏马名。
5、皂雕:一种大型猛禽。
6、军都关: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涿州。
7、桑干河:古代黄河支流。
8、芦花白:指秋天芦苇开花。
9、松阴:松树的阴凉之处。
【译文】
登上慈仁寺毗卢阁,夕阳落在屋檐上。
钟声和鼓声响起,报告新晴。
骏马嘶鸣后扬起尘土,飞尘散尽,冷云平铺。
暂且消忧,远望千里,心旷神怡,异乡情深。
望不尽,是军都关的一面;流不尽,是桑干河一线。
南北路长,短亭相连,寒沙里辨不清芦花是否洁白,秋霜下还没让柳条变脆。
步履徘徊,松阴转过,月华升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登高所见景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首句点明登高之地,即慈仁寺毗卢阁。“登珠阁”,说明诗人登上了慈仁寺的最高建筑——毗卢阁。
二句写登高所见。“落日”照在“檐楹”上,把整个建筑衬托得分外辉煌,也给诗人带来了愉悦之感。“檐”指寺庙的屋顶,这里用得贴切自然。
三、四句进一步描绘登高所见之景。“钟鼓报新晴”、“玉骢嘶罢飞尘起”,写出了寺庙中报晓的钟鼓声与骏马奔腾的情景。“飞尘起”“冷云平”两句写出了晨练归来的骏马扬起的尘土消散之后,天空变得十分清新明朗。
五、六句转入抒情,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站在高高的楼阁之上,目之所及都是家乡的土地,他不禁感慨万千:故乡的山水美景让人销愁解忧。“且销忧”三字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道出他此时此地的心情。
七、八句又回到眼前的景色。“望不尽”三字写出了诗人目力所至之处都是故乡。“军都关一面”指的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是北方的边关风光。
九、十句描写眼前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流不尽、桑干河一线”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关一带的地理特点,同时流露出诗人的豪放情怀。“南北路、短长亭”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十一、十二句描写眼前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寒沙莫辨芦花白,秋霜未脆柳条青”两句既写出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又写出了边塞地区的美丽景色。“松阴转、月华生”两句更是写出了诗人眼中的美景。
此诗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写意,将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豪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