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哉至理,常净常清。易知易晓难行。要做神仙,须索认此为凭。休别搜玄搜妙,便登心、遣欲忘情。无染著,更无憎无爱,无竞无争。
悟后触来不动,觉无中尺地,悉皆归宁。日月同官,昼夜团聚光明。不神而神显现,驾祥云、奔赴蓬瀛。朝玉帝,显真功,清静道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诗歌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
第一句“奇哉至理,常净常清”是总起句,概括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即: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道理,它们总是纯净清明而又难以理解,但只要我们去认识、去体验,就一定会有所领悟。“至理”指最正确、最高的道理,“常净”意为纯洁无垢,“常清”意为清净透明,“至理”和“常净”都是抽象的概念,所以用“奇哉”来形容,突出其难懂易迷的特点。
第二句“易知易晓难行”与第一句相照应,指出世间的道理虽然容易理解、明白,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这里既强调了理解的困难,又表明了实践的艰难,为下文进一步阐明道理作铺垫。
第三句“要做神仙,须索认此为凭”,承接上一句而来,说明要想成仙得道,必须认清这个道理。这里所说的“做神仙”指的是成仙得道,“须索”是必须之意。
第四句“休别搜玄搜妙,便登心、遣欲忘情”,是说不要去寻找玄门妙法,而是应该用心体会这个道理。“便登心”指立刻领悟到了这个原理,“遣欲忘情”指摒弃杂念,忘记一切欲望。
第五句“无染著,更无憎无爱,无竞无争”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意思是说,没有沾染、没有憎恶、没有爱恨、没有争斗。
第六句“悟后触来不动”,承接上文而来,意思是一旦领悟到这个道理,就会像面对虚空一样不动心。“悟后”是指已经领悟了道理之后,“触来”指面对外界事物时。这句诗运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面对虚空一样,不动心地看待外界事物,表现出作者对世事洞察的超脱态度。
接下来两句“觉无中尺地,悉皆归宁”,意思是说,当我们在觉悟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宁静如水,任何事物都不再能够干扰我们的心境,从而回归于内心的安宁。这两句是对前面几句的具体解释,进一步阐释了作者的修行之道。
最后两句“日月同官,昼夜团聚光明”,是作者对修行成果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同官”指共同生活在一起,“昼夜团聚光明”形容的是修行者心境的明净和光明。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心境的明净和光明,以及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
【答案】
《满庭芳·赠泾阳县二女姑》是一首道教颂词。上片先提出修道之旨趣,认为世间的道理虽然容易理解、明白,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
下片接着阐述如何修行,认为只有用心体会这个道理,才能摒弃杂念、忘记欲望,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